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如坐针毡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心情不安。
如坐针毡和“坐立不安”都形容心神不宁;但如坐针毡含有比喻色彩;比“坐立不安”更生动。
1.一日不见,十分想念。两日不见,如坐针毡。三日不见,黄河泛滥。四日不见,胡须不断。五日不见,心乱如麻。六日不见,思念成灾。亲爱的,七月七日晴,我们相见行不行。
2.在刚果东部,那里正面临着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杀戮事件愈演愈烈;在索马里,战争在伊斯兰武装分子和埃塞俄比亚军队之间猛烈持续;在乍得,叛军令政府如坐针毡。
3.两人来到办公室,老板娘从抽屉里取出一本册子,边翻边唉声叹气,愁眉蹙额,坐在一旁的春亮如坐针毡,忍不住问道“老板,怎么了?”。
4.如此既有“辣味”更有“党味”相互批评,令闻者如坐针毡、直冒冷汗。
5.前后不足半月,醉春楼发生枪击案、巡逻队遭夜袭、潘狗子被刺杀,三起恶性事件迭连发生,令安藤如坐针毡、寝食不安。
英语:sit on pins and needies
日语:気持(きも)ちの落(お)ちつかないさま,いても立ってもいられない,気が気でない
俄语:сидеть,как на иголках
法语:être comme assis sur un tapis d'épines (sur la braise)
屁股上扎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