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起名 测名
简单3步 马上取得好名字
姓氏:
性别:
日期:

*若宝宝未出生,日期请选择预产期

科学智能测名,揭开名字奥秘
姓名:
性别:
日期:

*请选择宝宝出生日期

每个宝宝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起名,更是宝宝人生中的头等大事。过去几年,由于千篇一律的起名套路,新出生宝宝的重名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如何起到一个顺心、顺眼、顺耳、顺意的好名字,就变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为了解决爸爸妈妈的这个小难题,我们利用专业的视角解读国学、音律、字形、语义等传统文化,让有寓意的好名字也能独树一帜。爸爸妈妈再也不用为选择好名字而发愁啦~

推荐去姓名字
优秀 毅力 志向
幸福 善良 外向
才华 美好 豪爽
体贴 外向 美好
外向 贤淑 美好
幸福 外向 优秀
勤奋 外向 美好
外向 珍贵 美好
善良 体贴 美好
真诚 外向 上进
优秀 外向 幸福
才华 优秀 美好
prev
next
起名宜用字
属龙男孩起名宜用字
属龙女孩起名宜用字
百家姓小知识
常见姓氏 小众姓氏 复姓
姓氏起源

林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姬姓。东周周平王之子姬林开,其子孙以他的字为姓。二是以居住地为姓氏,源于子姓。商纣时期比干的儿子避难居于长林,后世子孙因以为姓。三是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鲜卑族有丘林氏改为林姓。林姓发祥于河北境内。春秋时期,林姓散居于周、鲁、齐、卫等地。战国时期,林姓迁至西河。汉时,林姓在济南成为望族。东汉末三国时,林姓大批南迁至江浙一带。西晋末年,林姓进入福建。明清之际,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林姓开始移居台湾。目前林姓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分布较多。林姓历史人物有林默娘,真名林默,北宋人。默娘自幼聪颖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传说能通天佑民、驱邪治病、祈雨济世。父兄遇海难,默娘于大海遍寻父尸,时称孝女。后坐化。乡里人感其恩德,立庙祭祀,后世尊称为妈祖,历代皇帝均有封赠。林则徐,清大臣,一生清正廉洁,忧国忧民。严令禁烟,多有成效。以禁毁鸦片的爱国之举而留名清史。林徽因,建筑学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与梁思成一起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中国建筑学的奠基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护文化古迹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学方面的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林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四十七位。【源】 ①相传殷商比干之子坚,避难长林之山,因以为氏,见《路史》(6,12,17,60)。②系自姬姓。周平王次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6,12,60)。③春秋时鲁大夫林放之后,见《风俗通》(1,11,60)。④春秋时卫大夫孙林父之后,见《姓考》(17,62)。⑤春秋时莒大夫采邑(故城在今山东莒县一带),因以为氏,见《姓源》(17)。⑥北魏时匈奴丘林氏改为林氏,见《魏书·官氏志》(11,12,17,60)。⑦金时女真人姓仆散氏,汉姓为林(71)。⑧清高丽人姓(260)。今朝鲜族姓。⑨清满洲人姓。世居抚顺(23)。又,清满洲八旗姓布萨氏、林佳氏等均改为林氏(180)。⑩建州(唐宋时置,故治在今福建建瓯)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见《开元录》(60)。蛇种即今畲族之先民。今畲族有此姓(244)。⑪京(104)、壮(109)、侗(112)、彝(130)、土(195)、台湾土著(65)、土家(387)、回、黎、苗、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望】西河、南安(17,21,60),河南(418)。【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19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分别占省人口14%、8%和4%。上述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人】林楚,春秋时鲁季臣(21)。【它】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林姓曾被迫改用大林、小林、长林、牧林、竹林、神林、宫林、今林、上林、若林、松林、中林、林田、林原、森本、森田、武林等日本姓,这些姓中仍含有林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遂均复姓为林氏(65)。②日本占领台湾时期,部分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过武田、和田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重新采用汉姓林氏(65)。

基础信息
  • 拼音:lín
  • 部首:木
  • 总笔画:8
  • 繁体字:林
  • 得姓始祖:林坚
  • 分布省份:福建
  • 得姓方式:以祖辈名字为姓氏
  • 百家姓位置:第147位
姓氏起源

宁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谥号为氏,源自嬴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后世子孙就以宁为姓。二是以邑名为姓氏,源自姬姓。周武王弟康叔的后代被分封于卫,建立卫国。至卫成公时,其子被封于宁邑(今河南修武),他的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宁氏,遂相沿至今。三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清满族有宁佳氏、宁古塔氏,入关后有从汉姓习俗,改单姓为宁氏。宁氏发源于今河南。两汉时期,宁氏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黄河中下游地区,并进入安徽、四川等南方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宁姓曾繁盛于今山东济南一带,故后世宁氏有以济南为郡望者,这一时期宁氏也有避乱南迁进入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等地者。明初,山西宁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有河北、京津等地宁姓迁徙至山海关以北繁衍生息,并有四川、广西之宁姓入迁云贵地区。张献忠屠川后,有湖南、湖北之宁姓填四川。清朝康乾年间以后,山东、河北、河南之宁姓闯关东进入辽宁、吉林等地,并有福建、广东沿海之宁氏入居台湾。山西之宁氏入迁内蒙古,陕西之宁氏进入甘肃。宁姓历史人物有宁俞,即卫武子,卫国大臣,勤政爱民,忠心耿耿,卫文公有道之时,尽心辅佐,卫成公无道之日,却不避艰险,舍身济君,极受孔子赞誉。孔子称赞他“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越,战国时人。初为农,因终年劳苦,问友人如何才能改变终日劳作的命运,朋友告诉他苦读30年可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他发奋苦学15年,周威烈王以师事之。宁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四十一位。

基础信息
  • 拼音:nìng
  • 部首:宀
  • 总笔画:5
  • 繁体字:寧
  • 得姓始祖:季亹
  • 分布省份:广西
  • 得姓方式:以地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241位
姓氏起源

商汤。薄氏的始祖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据学者考证是商汤的后代,据《万姓统谱》记载,薄氏为商汤的后裔。古代的薄又叫薄城,就在今天的山东省曹县东南一带,又称毫,相传是炎帝后裔的封国。望族居于雁门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代县西北。故薄氏后人尊商汤为薄姓的得姓始祖。

基础信息
  • 拼音:pǔ
  • 部首:氵
  • 总笔画:13
  • 繁体字:溥
  • 得姓始祖:商汤
姓氏起源

顺姓源自芈姓,楚公族有顺氏。

基础信息
  • 拼音:shùn
  • 部首:页
  • 总笔画:9
  • 繁体字:順
  • 得姓方式:源自芈姓
姓氏起源

"周王朝初建时,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凡”地,建立了凡国,人称凡伯。他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氏。“凡” 地就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即北云门镇凡城村西北,现遗址犹存,但该姓较为少见,河南省项城市凡腰庄,凡冲村以及贾岭镇凡楼村是凡姓;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樊营村、小樊营,太和县倪邱镇樊路口村、小樊庄都是凡姓,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瓦坊乡小凡村几乎也都是姓凡;安徽省涡阳县樊桥村与樊小自然村村也几乎是姓凡。安徽省利辛县永兴镇凡马庄村,樊老家村,凡寨子也是凡姓。关于凡姓的来源,许多姓氏古籍均有记载:1.《姓解·一一三·乙部》:“凡,姬姓。” 《广韵·凡》、《姓氏急就篇·下》、《姓苑》的记载相同:“凡,姓。周公之子凡伯之后。” 《通志·二六·二以国为氏》记载的更为详细:“凡氏:周公第二子凡伯之后,为周畿内诸侯。皇甫谧谓:‘凡氏避秦乱,添水为泛’”。 山东省汶上县、河南省偃师市东石坝《姬氏志》均记载:“周公少子封于凡,以国为氏。” 《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曰:“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凡国故城在今河南辉县西南。”显然是黄帝后裔。2.笔误简化。另有部分樊姓人口因笔误或为求书写简单而改为凡姓。如萧姓和肖姓。"

基础信息
  • 拼音:fán
  • 部首:几
  • 总笔画:3
  • 繁体字:凡
  • 分布省份:湖南、天津等
  • 得姓方式:以国名为姓氏
姓氏起源

基础信息
  • 拼音:zhēn
  • 部首:王
  • 总笔画:9
  • 繁体字:珍
姓氏起源

百姓,姓氏名称,百姓望族居洛阳,起源分三支:一、出自上古,始祖为黄帝后人百倏。二、古高丽八姓之一,为百姓又一支。百姓发迹之处为河南南阳,现主要分布于北京、浙江、湖南、四川和重庆等地。

基础信息
  • 拼音:bǎi
  • 部首:白
  • 总笔画:6
  • 繁体字:百
  • 得姓始祖:栢皇氏、百丰、伯益、百里傒、摆言太。
  • 分布省份:北京、浙江等
  • 得姓方式:以先祖称号为氏
姓氏起源

宾氏家族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王时期(公元前1905-1884年),有3000多年历史,现以宾须为始祖,发展到现在有桂林松坡公系、玉林太的公系、贵港宥聚公系、肇庆守重公系、衡阳德诚公系、韩国宇光公系、株洲必达公系7大支系。

基础信息
  • 拼音:bīn
  • 部首:宀
  • 总笔画:10
  • 繁体字:賓
  • 得姓始祖:宾须
  • 分布省份:广西、湖南、广东、四川、重庆等
  • 百家姓位置:370位
姓氏起源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史官仓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仓颉,为黄帝时期的史官,复姓侯刚,名仓颉,一名苍颉,是汉字的发明和创始人。在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著名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仓颉,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仓颉,史皇氏,今河南南乐县西十八公里吴村人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位史前传说人物,在中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籍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朝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尤其是汉朝的《纬书》又进而渲染,说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仅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黄帝赐封他为“仓”姓,以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之意。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2018年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仓颉庙,是中国境内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白水县城东北三十五公里处的史官乡,地处黄龙山脉的南麓,地形南低北高,属较为平缓的塬坡地。庙东一里多为武庄村,相传仓颉生前曾在此村生活居住过;庙南一里余为史官村,是后人为纪念仓颉,以其官职为村名;庙西北方向约五里为地彭衙村,是古白水县衙所在地;庙西南方向约二十公里有扬武村,是仓颉的出生地。仓颉庙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一千八百余年,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则可上溯至黄帝时代。仓颉庙区占地十七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庙墙内南北长一百四十余米,东西宽约四十八米,北边较南边略宽之,占地约十亩。仓颉庙内建筑,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照壁、山门、东西戏楼、前殿、钟鼓楼、报厅、正殿、后殿及东西厢房,共计七十间。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庙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虽经战乱多有散失,现保存的仍有十八通,阵列于前殿之内。其中仓圣鸟迹书碑,字、碑均保存完好。石碑年代从东汉起,历魏、五胡十六国、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五胡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等。近代有于右于仁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等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解放战争时期,西北人民野战军司令部在此整训干部。彭德怀、贺龙曾亲瞻庙容并严令保护,题写“保护文物古迹,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的命令。庙院内古柏参天、郁郁葱葱,生长茂盛,东汉延熹五年之“仓颉庙碑”即载当时“庙内古柏郁郁葱葱”。共计有古柏46株,古槐十余株,枝叶覆盖交通,虬枝盘旋,各具姿态,因各得其名,分别名曰:“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奎星点元”、“青龙戏柏”、“兽龙戏牡丹”、“狮子”、“宝莲灯”、“龙爪柏”、“柏抱槐”等。其中的“奎星点元”为汉前古柏,高达十七米,树围七米二五。冢上还有一柏,枝杆四出轮流荣枯,称之为“转枝柏”,誉为奇观。庙内西南隅一古柏,中空生槐,槐长柏壁,抱槐生长,名“柏抱槐”。两树枝粗中茂,堪称庙内一景。庙院内古柏,整体树龄年代久远,树形奇异,与陕西黄陵、曲阜孔庙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柏树群。在仓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仓颉氏、苍颉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仓氏、苍氏,世代相传至2018年,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据史籍《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孔颖达疏:“恺,和也,言其和於物也”。在史籍《旧唐书·韦凑传》中记载:“八凯、五臣,良佐也。举八恺,无不时序,地平天成。”高辛氏的才子八人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即垂、益、禹、皋陶之伦,庭坚则皋陶之字,其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另外还有才子八人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世济其美,不陨其名。颛顼帝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无不时序,地平天成;又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此谓之八元、八恺,齐聚华夏之庭。至是臣下民众皆服。苍舒,为“八恺”之首,为人沉稳大度,智慧绝伦,曾指挥颛顼部落联盟在伊河岸边彻底击败共工,还发明了象棋。在苍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苍舒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仓氏、苍氏、舒氏等,皆世代相传至2018年。"

基础信息
  • 拼音:cāng
  • 部首:人
  • 总笔画:4
  • 繁体字:倉
  • 得姓始祖:舜帝、仓颉、仓舒
  • 分布省份:山东、河南等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字为氏
姓氏起源

源于子姓。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因氏。(《风俗通》)箕子名胥馀,商纣王叔父。

基础信息
  • 拼音:xiān
  • 部首:鱼
  • 总笔画:14
  • 繁体字:鮮
  • 得姓始祖:胥余(箕子)
  • 得姓方式:源于子姓
皇甫 端木
姓氏起源

戎姓源于子姓。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其后世子孙改“子”为“戎”,以戎为姓。戎姓早期主要在河南、山东、河北一带活动。戎姓历史人物有戎昱,唐诗人,其诗描写多样,语言清婉,颇为感人。题材上多写边塞戎旅和秋思送别。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二百四十八位。【源】 ①宋微子启之后有戎氏,见《潜夫论》(17,60)。②系自姜姓。四岳之后,别为允姓,先王居檮杌于四裔,故允姓之戎,居于瓜州。春秋时秦人贪其土地,迫逐诸戎。戎子吾离附于晋,晋惠公封以南鄙之田,谓之姜戎。自吾离至驹支,常为晋附庸。其族戎津,仕晋为车右大夫,始以国为氏(7)。③戎夷,春秋时小国,故城在今山东曹县东南,其后有戎氏,见《氏族大全》(17,60)。④汉时乌桓部有戎姓,见《汉书》(60,242)。【望】 江陵、扶风(15,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口不多。【人】 戎赐,汉时功臣,定三秦,破项籍,封都尉、柳丘侯(12,69)。

基础信息
  • 拼音:róng
  • 部首:戈
  • 总笔画:6
  • 繁体字:戎
  • 得姓始祖:獯鬻戎、微子启、戎胥轩、督戎
  • 分布省份:安徽,山西,山东等地
  • 得姓方式:以官职作为姓氏
  • 百家姓位置:第248位
姓氏起源

幸姓源于因受到国君的宠幸而以为姓氏,其起源及具体情况已无从考证。幸姓历史人物有幸南容,唐学者。对文学、史学、哲学都有研究,柳宗元有《送幸南容归使联句诗序》。幸元龙,南宋大臣。为人正直,力主收复中原;揭露时弊,均能切中时事。著有《松垣文集》。幸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五十八位。【源】 其先得幸于君,因以为氏。如宠氏、赏氏之类(60,62)。【望】南昌、雁门,豫章(17,21,69,418)。【变】五代时夔州人幸寅逊,《古今姓氏书辩证》作涬寅逊(7)。涬为幸之误(26)。【布】分布较广,但人口不多。【人】 幸子豹,东汉时人,任朱崖太守(7)。幸南容,唐时高安人,有文学,贞元进士,仕至国子祭酒(61)。

基础信息
  • 拼音:xìng
  • 部首:干
  • 总笔画:8
  • 繁体字:倖
  • 得姓始祖:偃公
  • 得姓方式:帝王赐姓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258位
姓氏起源

逯姓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源自嬴姓,秦国公族有大夫封于逯邑,其后人以封邑名为姓。二是源自芈姓,东周时楚国公族有逯氏。逯姓发源于陕西、甘肃一带,以广平郡(河北鸡泽)、临河郡(山西永和)为郡望。逯姓历史人物有逯昂、逯湛、逯勉、逯端,宋朝人,皆聪明好学,俱中进士。逯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零四位。【音】 亦音逮(Dài)(17,80)。【源】 ①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公族之后(17,60,62)。②系自嬴姓。春秋时秦大夫封于逯,后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7,17,21)。③回族姓。【望】 广平(17,21,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逯普,汉时蒙乡侯,王莽纂位时为大司马(7,15)。

基础信息
  • 拼音:lù
  • 部首:辶
  • 总笔画:11
  • 繁体字:逯
  • 分布省份:安徽、重庆、北京等地
  • 得姓方式:以封地名为姓
  • 百家姓位置:第404位
姓氏起源

皇甫姓为以官名为姓氏。西周太师(高级武官)皇甫后代以“皇甫”为姓。皇甫姓早期居住在河南东部。望族居于安定郡(今宁夏固原)。皇甫姓历史人物有东汉皇甫嵩,因攻破黄巾军有功,领冀州牧,拜太尉,封槐里侯,名震天下。皇甫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一十八位。【源】 ①周太师皇甫之后(17,60,62)。 ②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为宋司徒,其孙南雍邮以王父字为氏,为皇父氏。其后避地奔鲁, 裔孙皇父鸾,汉初自鲁徙茂陵(故城在今陕西兴平东北),改皇父氏为皇甫氏(6,7,9,12,17)。【望】 京兆(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皇甫规, 西汉时安定朝那人,累官弘农太守,后为护羌校尉(7,17)。

基础信息
  • 拼音:huáng fǔ
  • 繁体字:皇甫
  • 得姓始祖:皇父鸾
  • 分布省份:四川、江苏、河南、内蒙古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字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18位
姓氏起源

端木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春秋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端木赐。他的后代有一部分以父名为姓,遂有端木姓。二是为回族复姓之一。端木姓早期活动于河南一带。端木姓历史人物有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卫国学者,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称其为“瑚琏之器”。能言善辩,又善于经商,富甲一方。端木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四十七位。【源】 春秋时孔子弟子端木赐之后(17,60,62)。【变】后有改为端氏、木氏者(69)。【望】东鲁(17,60,418)。【布】山西平陆(298)、上海嘉定(351)、陕西城固(383)、江苏武进(314)、湖南长沙(236)、台湾(64,68,261)、河南洛宁(294)、南乐、宁夏银川、北京、浙江丽水、安徽等地均有此姓。【人】端木孝思、明初为史官,善属文、尤工书法(21)。

基础信息
  • 拼音:duān mù
  • 繁体字:耑木
  • 得姓始祖:端木赐(子贡)
  • 分布省份:江苏、上海、山东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字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47位
姓氏起源

缑姓来源于地名。西周有卿士大夫因功受封于缑邑,后失邑,子孙以原封邑名为姓。缑姓早期主要在今河南一带繁衍。缑姓历史人物有唐代长沙人缑仙姑,在衡山修道时,有灵鸟飞来为伴。每当有人来拜访,灵鸟事先预报来者姓氏,往往都很准确,传说她后来在九嶷山成仙而去。缑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七位。

基础信息
  • 拼音:gōu
  • 部首:纟
  • 总笔画:12
  • 繁体字:緱
  • 得姓始祖:滑伯(缑侯)、缑王、渴侯氏、尉迟恭
  • 分布省份:河南、甘肃、山东、山西
  • 得姓方式:汉化改姓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77位
姓氏起源

况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地名为姓。周初,舜后人被封于况地,后代便以封地名为姓。二是源自荀子后人。荀子名荀况,后人有以祖名为姓者。况姓早年分布在四川部分地区,现主要居住在江西。况姓历史人物有况周颐,近代词人,晚号蕙风词隐,为晚清四大家之一,精于词论,著有《蕙风词话》五卷,对后世词论研究有很大影响。况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九位。【源】 ①三国时蜀汉况长宁之后,见《三国志》(60,62)。②明时苏州府知府况钟,原姓黄氏(60)。【望】 庐江(17,21,418),后江(261)。【变】 亦作況(21,60)。【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况逵,元时庐江人,高安县令(21,24)。

基础信息
  • 拼音:kuàng
  • 部首:冫
  • 总笔画:7
  • 繁体字:況
  • 得姓始祖:况钟
  • 分布省份:贵州、云南等地
  • 得姓方式:以国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79位
姓氏起源

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秦国大夫余之后,由余姓转化而来。二是相传汉代有佘山,居民有以山名为姓者。佘、余两姓可能同出一源。佘姓早期主要繁衍于新安(今安徽歙县)。唐宋年间,福建、江西、江苏、湖南、广东都有佘姓居住。佘姓历史人物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北宋佘太君,其夫杨继业曾率杨家将镇守雁门关,抗击契丹入侵,后为国殉职,杨门一家只剩孤寡十三人,由佘太君率领御敌,传为一时美谈。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九位。【源】 ①春秋时齐大夫之后有佘氏,见《姓源》(17)。②佘丘氏所改(62)。③古有余字,无佘字,余之转音为蛇,见《姓氏寻源》(26,60,62)。故佘氏出自余姓。④蒙古姓(344)。【变】 唐时集贤院学士佘钦,后改姓余(21)。【望】 南昌(17,21),雁门(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等4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佘姓人口77%。【人】 佘文集,隋时考功主事,洛阳人(12,21)。

基础信息
  • 拼音:shé
  • 部首:人
  • 总笔画:7
  • 繁体字:佘
  • 得姓始祖:吴万邦、佘显(吴显)、佘兴(吴兴)
  • 分布省份:江西、江苏、湖南、广东等地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号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89位
姓氏起源

墨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源自炎帝后裔墨如之后。二是改姓。由商代孤竹君后代墨胎氏改姓而来。三是春秋宋成公有子墨台,其后人以先祖字为姓。墨姓如今在山西、山东、河南、甘肃、安徽等地有少量分布。墨姓历史人物有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他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墨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九十四位。【源】 ①夏禹之师有墨如(60,62)。当为墨姓之始。作〔墨如〕为复姓(21),误。②墨台氏,一作墨胎,后改为墨氏,见《姓考》(7,9,12,17,60)。③清满洲八旗姓墨佳氏后改为墨氏(180)。④彝族姓(130)。【源】 梁郡(17,60,418)。【布】 山西广灵(391)、河南卫辉(287)、山东惠民(382)、甘肃永昌(392)、陕西(92)、台湾台中(64)、安徽淮南(362)、利辛、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墨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相传原为宋大夫,后长期居住鲁国(9,17)。

基础信息
  • 拼音:mò
  • 部首:土
  • 总笔画:15
  • 繁体字:墨
  • 得姓始祖:墨胎允(伯夷) 、墨胎智(叔齐) 、子墨翟
  • 分布省份:陕西、四川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字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94位
姓氏起源

笪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出自汉代刘氏之后,为皇帝赐姓。二是源自少数民族,回族有笪姓。今江苏句容、镇江、南京,湖北应城等地有笪姓分布。笪姓历史人物有笪重光,曾任御史一职,为人刚正耿直。工书善画,精古文辞,有作品《书筏》《画筌》。笪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九十七位。【综】 ①音妲(Dá),建州(故治在今福建建瓯)多此姓,见《姓苑》(21,60,62)。②音Tà,清时江苏句容多此姓(60,62,80)。③音Dǎn,见《集韵》(80,81)及《清稗类钞,姓名类》(30)。④彝族姓(128)。【望】 建平(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笪深,宋时建平(故治在今安徽郎溪)人,举进士(11,12,17)。笪重光,清时江苏句容人,顺治时进士,官御史(61)。

基础信息
  • 拼音:dá
  • 部首:竹
  • 总笔画:11
  • 繁体字:笪
  • 分布省份: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 得姓方式:改姓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97位
公孙 百里 羊舌 微生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南宫 第五
姓氏起源

公孙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按照周朝制度,王位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其他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他们的后代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公孙姓望居扶风(今陕西长安县西)、高阳(今河北高阳)。公孙姓历史人物有汉朝人公孙弘,四十多岁开始治《春秋公羊传》。武帝及元光时为博士,后担任丞相。他用自己的俸禄供养故人宾客,家无余财,被后人奉为延揽贤士的典范。公孙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二十九位。

基础信息
  • 拼音:gōng sūn
  • 繁体字:公孫
  • 得姓始祖:黄帝(公孙轩辕)
  • 分布省份:山东、云南
  • 得姓方式:以贵胄身份称谓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29位
姓氏起源

百里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百里奚之后。二是源自地名。周朝时虞国有人入秦,后被封于百里邑,其后人遂以邑名为姓。百里姓望居在新蔡郡(河南新蔡一带)、京兆郡(陕西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百里姓历史名人物有百里奚,曾出游诸国,到齐国后,不被重用;至周,也不为所用;后被虞公任用为大夫,虞灭后被虏,作为陪嫁之臣被送往秦国,因秦穆公以媵臣视之,离开秦国,在宛被楚人抓获。后秦穆公闻其贤能,用五张羊皮将其赎回,授以国政。称为五羖大夫。百里奚任秦大夫七年,辅佐穆公建立霸业。百里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六十七位。【源】 系自姜姓。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受封于虞,晋献公灭虞,执其大夫井伯奚。使媵(陪嫁奴仆)伯姬于秦,秦以奚为大夫,食采于百里,因号百里,奚地在唐泾龙之间,马璘败吐番众于百里,即其地也(此指唐时百里城,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奚之子视,以百里为氏,见《风俗通》(1,7,17,60)。一说,百里奚系出姜姓,见《姓源》(17)。 【变】一作〔伯里〕(17)。 【望】京兆(17,418)。 【布】山西平陆曾有此姓,见《平陆县志》(298)。 【人】百里视,字孟明,春秋时秦国大将(7,21)。百里蒿,东汉时封丘人,徐州刺史(7,21)。

基础信息
  • 拼音:bǎi lǐ
  • 繁体字:百裏
  • 得姓始祖:百里奚
  • 分布省份:河南、陕西
  • 得姓方式:以祖名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67位
姓氏起源

羊舌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时,晋靖侯之后突食邑于羊舌等地,称为羊舌大夫,其子孙于是以邑命姓。二是古代有人名李果,别人偷杀羊,将羊头送给他,他把羊头埋在地下。后偷窃事发,李果挖出羊头,羊舌还在,得以免罪,他于是以羊舌命姓。羊舌姓早期居住在山西洪洞、平阳等地。羊舌姓历史人物有春秋时晋国贤臣羊舌肸,博闻多见,能以礼让国。孔子称之为“遗直”。羊舌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三位。【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靖侯之后食采于羊舌邑,故为羊舌大夫,因以为氏(7,12,17,60)。又,春秋时晋武公伯侨之后,伯侨之孙突为羊舌大夫,因以为氏,见《宁晋县志》(21,63)。【望】 河东(17,60,418)。【布】 辽宁沈阳有此姓(91)。【人】 羊舌职,羊舌突之子,春秋时晋大夫(21)。

基础信息
  • 拼音:yáng shé
  • 繁体字:羊舌
  • 得姓始祖:羊舌突
  • 分布省份:辽宁、山西
  • 得姓方式:以封地为姓
  • 百家姓位置:第473位
姓氏起源

微生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周武王把微子封在宋,宋灭后,微子子孙以其名字为姓。二是鲁公族有微生氏,后人遂以之为姓。三是古代有人因生于微家,遂以微生为姓。微生姓望居鲁郡(今山东曲阜、泗水一带)。微生姓历史人物有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亦称尾生高。以信义正直而著称。《战国策·燕策》载:“信如微生,期而不来,抱柱而死。”微生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四位。【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公族有微生氏,见《路史》(60,62)。②系自子姓。以宋人名为氏。微生氏犹今人曰某生也(12,21)。一说,因生于微家,故以微生为氏(60,62)。一说,宋公族之后有微生氏(17)。【变】 即尾生氏(6,11,12)。【望】 鲁郡(17,418)。【布】 辽宁沈阳有此姓(91)。【人】 微生亩、微生高,春秋时鲁人(9,21)。

基础信息
  • 拼音:wēi shēng
  • 繁体字:微生
  • 得姓始祖:周文王
  • 分布省份:辽宁、山西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字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74位
姓氏起源

梁丘姓源自地名。齐国大夫食采于梁丘,其子孙遂以梁丘为姓。梁丘姓早期活动于山东,望族居于冯翊郡(今陕西大荔)。梁丘姓历史人物有梁丘贺,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开创者。历任大中大夫、给事中。宣帝时立为博士。梁丘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三位。【源】 春秋时齐景公之大夫食采于梁丘(故城在今山东城武东北梁丘山之南),因以邑为氏(4,6,12,17,60)。【变】 亦作〔梁邱〕(17)。【望】 齐郡(418)。【布】 辽宁沈阳有此姓(91)。【人】 梁丘贺,汉时山东诸县人,官少府(6,11,12)。

基础信息
  • 拼音:liáng qiū
  • 繁体字:樑丘
  • 得姓始祖:梁丘据
  • 分布省份:辽宁、山东
  • 得姓方式:以封邑名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83位
姓氏起源

左丘氏,源自春秋时鲁国左丘明之后。左丘姓发源于今山东临淄。左丘姓望族居于齐郡,相当于现在山东临淄一带。左丘姓历史人物有左丘明,春秋时著名史学家,儒学奠基人之一。相传曾著《左传》,为记载中国春秋历史的史学名著。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记事详明。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左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四位。【源】 春秋时鲁太史左丘明居左丘(故城在今山东临淄境),其后以居为氏,见《风俗通》(7,17,21,60)。【变】 亦作〔左邱〕(17,63)。【望】鲁郡(17,418)。【布】 今大陆仍有此姓(91)。

基础信息
  • 拼音:zuǒ qiū
  • 繁体字:左丘
  • 得姓始祖:左丘明
  • 分布省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
  • 得姓方式:以居邑名称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84位
姓氏起源

东门姓主要源自地名。春秋时,鲁庄公之子公子遂,因居于鲁都曲阜城东门,人称东门襄仲,其后代子孙遂以为姓。东门姓今在河南光山等地有少量分布。东门姓历史人物有东门京,西汉人,善相马,曾向皇帝进献过铸造铜马的模型,这一模型相当于近代马匹外形学的良马标准型。汉武帝诏令立铜马于鲁班门外,改鲁班门名为金马门。东门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五位。

基础信息
  • 拼音:dōng mén
  • 繁体字:東門
  • 得姓始祖:东门襄仲
  • 分布省份:河南、黑龙江
  • 得姓方式:以祖号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85位
姓氏起源

西门姓源自地名。郑国大夫(一说齐大夫)居于西门,其后人遂以西门为姓。西门姓发源于今陕西华县东南一带。望族居梁郡(今河南商丘南一带)、魏郡(今河北魏县、河南浚县、山东冠县之间地区)。西门姓历史人物有西门豹,战国时魏国政治家。魏文侯时任邺令,革除了当地“河伯娶妇”的旧俗。组织人民开凿水渠,变水害为水利,使邺地成为富庶地区。西门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六位。

基础信息
  • 拼音:xī mén
  • 繁体字:西門
  • 得姓始祖:西门豹
  • 分布省份:北京、上海、湖北等地
  • 得姓方式:以居邑名称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86位
姓氏起源

南宫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周文王“八士”之一有南宫括,其后以南宫为姓。二是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儿子仲孙闵,居住在南宫,他的后代遂以居住地地名命姓。三是春秋时鲁国有个叫阙的人,因居住在南宫,遂以南宫命姓。南宫姓郡望居于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鲁郡(今山东曲阜一带)。南宫姓历史人物有南宫括,周文王四友之一,辅佐周文王、武王兴国灭纣,功勋卓著。南宫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九十三位。姬姓,文王四友南宫子之后。(见《尚友录》)鲁有南宫阅,居南宫,因为氏。(见《世本》)孟僖子之后,或言文王四友南宫子之后。(见《通志·氏族略》)▲<春秋宋>南宫长万。<宋>南宫靖一,南昌人,号坡山主人。

基础信息
  • 拼音:nán gōng
  • 繁体字:南宮
  • 得姓始祖:南宫括
  • 分布省份:江西、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北京、香港等地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字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93位
姓氏起源

第五姓主要是以次第为姓。汉代将齐国贵族迁至京兆房陵,以次第为姓,有第一至第八。现在第五姓主要分布在陕西泾阳和旬邑。第五姓历史人物有第五伦,京兆长陵人,东汉光武帝后期举孝廉。历任会稽太守、蜀郡太守等职。章帝时官至司空,曾上书建议抑制外戚。为人质朴清俭,廉洁奉公。第五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五百零二位。【源】 系自妫姓。汉武帝徙齐诸田于园陵,以次第为氏,有第五氏,见《风俗通》(1,5,12,17,60)。【望】 陇西(17,21,418)。【布】 台湾台北(68,261)、山西蒲城等地均有此姓。【变】 后改为第氏(60)。【人】 第五伦,东汉时京兆长陵人,建武中会稽太守,章帝时官司空。(21,61)。第五规,明时陕西富平人,永乐举人(21,24)。

基础信息
  • 拼音:dì wǔ
  • 繁体字:第五
  • 得姓始祖:陈完
  • 分布省份:甘肃等地
  • 得姓方式:以谥号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502位
姓氏起名
热门男孩·女孩姓名
白章德(bái zhāng dé)♂ 单铭磊(shàn míng lěi)♂ 杨哲辉(yáng zhé huī)♂ 杨展鸿(yáng zhǎn hóng)♂ 吕富华(lǚ fù huá)♂ 许富繁(xǔ fù pó)♀ 苏静纯(sū jìng chún)♀ 苏文琴(sū wén qín)♀ 曾佐然(zēng zuǒ rán)♀ 唐艳娇(táng yàn jiāo)♀
白章德综合评分:98
姓名印象: 友爱 安康 美德 成熟 正直

白章德的读音是bái、zhāng、dé,声调为阳平、阴平、阳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独体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章德”的诗词
  •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先秦 诗经 《氓》
  •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唐朝 王昌龄 《青楼曲二首(白马金鞍从武皇)》
  •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宋朝 宋祁 《落花(坠素翻红各自伤)》
  •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宋朝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朝 李忱 《吊白居易》
含“章或德”的成语
单铭磊综合评分:88
姓名印象: 快乐 光明 健壮 务实 杰出

单铭磊的读音是dān、míng、lěi,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声,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品字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铭磊”的诗词
  •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宋朝 吴文英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宋朝 吴文英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宋朝 吴文英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 黄山练水毓精灵,勋业当朝满鼎铭。 ——明 张萱 《福寿图九咏代九邑令公寿鲍瞻鲁同府·其七》
  • 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 ——唐朝 卢照邻 《石镜寺》
含“铭或磊”的成语
杨哲辉综合评分:97
姓名印象: 开朗 光明 美好 才华 智慧

杨哲辉的读音是yáng、zhé、huī,声调为阳平、阳平、阴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哲辉”的诗词
  •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清朝 纳兰性德 《琵琶仙·中秋》
  •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唐朝 王维 《酬郭给事 / 赠郭给事》
  •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唐朝 张九龄 《赋得自君之出矣》
  •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唐朝 李白 《把酒问月》
  • 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唐朝 张旭 《清溪泛舟》
含“哲或辉”的成语
杨展鸿综合评分:91
姓名印象: 优秀 和谐 志向 自信 才华

杨展鸿的读音是yáng、zhǎn、hóng,声调为阳平、上声、阳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左中右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展鸿”的诗词
  •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宋朝 朱熹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 ——宋朝 孙光宪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唐朝 李白 《千里思(思归但长嗟)》
  •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宋朝 黄庭坚 《秋怀二首》
  • 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 ——清朝 吕渭老 《薄幸·青楼春晚》
含“展或鸿”的成语
吕富华综合评分:88
姓名印象: 富贵 美好 建树 勤奋 豁达

吕富华的读音是lǚ、fù、huá,声调为上声、去声、去声,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上下结构、上下结构、上下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富华”的诗词
  •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宋朝 叶梦得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 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 ——宋朝 蔡挺 《喜迁莺·霜天秋晓》
  •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明朝 曾棨 《维扬怀古》
  •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 ——宋朝 吴文英 《惜秋华·七夕》
  •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宋朝 吴激 《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含“富或华”的成语
许富繁综合评分:89
姓名印象: 真诚 幸福 美好 勤奋 富贵

许富繁的读音是xǔ、fù、pó,声调为上声、去声、阳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下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富繁”的诗词
  •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明朝 曾棨 《维扬怀古》
  •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唐朝 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朝 杜甫 《登高》
  •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唐朝 白居易 《放言五首·其四》
  •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魏晋 张华 《壮士篇》
含“富或繁”的成语
苏静纯综合评分:89
姓名印象: 善良 开朗 纯洁 贤淑 美好

苏静纯的读音是sū、jìng、chún,声调为阴平、去声、阳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左右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静纯”的诗词
  •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宋朝 陆游 《鹊桥仙·夜闻杜鹃》
  •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宋朝 周邦彦 《琐窗寒·寒食》
  •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宋朝 周邦彦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唐朝 张仲素 《秋闺思二首》
  •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唐朝 王维 《酬张少府》
含“静或纯”的成语
苏文琴综合评分:97
姓名印象: 冷静 才华 杰出 勤奋 和谐

苏文琴的读音是sū、wén、qín,声调为阴平、阳平、阳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上下结构、独体结构、上下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文琴”的诗词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先秦 佚名 《伯牙绝弦》
  •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 ——宋朝 姜夔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唐朝 王维 《田园乐七首·其七》
  •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 ——唐朝 卢照邻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清朝 纳兰性德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含“文或琴”的成语
曾佐然综合评分:89
姓名印象: 开朗 勤奋 美好 优秀 和谐

曾佐然的读音是zēng、zuǒ、rán,声调为阴平、上声、阳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佐然”的诗词
  •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唐朝 沈佺期 《寒食(普天皆灭焰)》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魏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唐朝 李白 《山人劝酒(劝酒相欢不知老)》
  •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 —— 王澜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宋朝 苏轼 《望江南·超然台作》
含“佐或然”的成语
唐艳娇综合评分:88
姓名印象: 温顺 美好 美丽 善良 年轻

唐艳娇的读音是táng、yàn、jiāo,声调为阳平、去声、阴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半包围结构、左右结构、左右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艳娇”的诗词
  • 娇艳轻盈香雪腻,细雨黄莺双起。 ——唐朝 张泌 《满宫花·花正芳》
  •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唐朝 李白 《折杨柳》
  • 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 ——宋朝 孙光宪 《河传·风飐》
  • 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 ——宋朝 吴文英 《醉桃源·芙蓉》
  •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唐朝 齐己 《早梅(万木冻欲折)》
含“艳或娇”的成语
男宝·女宝取名攻略
陈直河名字解释,叫陈直河好不好? 指定字起名
陈直河名字解释,叫陈直河好不好?
2024-07-27 10:49:27
龚泽艺名字怎么样,龚泽艺的名字解释 指定字起名
龚泽艺名字怎么样,龚泽艺的名字解释
2024-05-28 10:20:14
含疋字旁偏旁文雅的男性名字有哪些 偏旁部首起名
含疋字旁偏旁文雅的男性名字有哪些
2023-07-13 09:30:18
含雨字头部首有寓意的男生名字大全 偏旁部首起名
含雨字头部首有寓意的男生名字大全
2023-07-09 09:28:30
含齿字旁(齿)的汉字有哪些 偏旁部首起名
含齿字旁(齿)的汉字有哪些
2023-07-08 10:11:42
含王字旁偏旁文雅的女孩名字大全 偏旁部首起名
含王字旁偏旁文雅的女孩名字大全
2023-06-29 10:10:25
男宝·女宝英文取名攻略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