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源自炎帝后裔墨如之后。二是改姓。由商代孤竹君后代墨胎氏改姓而来。三是春秋宋成公有子墨台,其后人以先祖字为姓。
墨姓如今在山西、山东、河南、甘肃、安徽等地有少量分布。
墨姓历史人物有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他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九十四位。
【源】 ①夏禹之师有墨如(60,62)。当为墨姓之始。作〔墨如〕为复姓(21),误。②墨台氏,一作墨胎,后改为墨氏,见《姓考》(7,9,12,17,60)。③清满洲八旗姓墨佳氏后改为墨氏(180)。④彝族姓(130)。【源】 梁郡(17,60,418)。【布】 山西广灵(391)、河南卫辉(287)、山东惠民(382)、甘肃永昌(392)、陕西(92)、台湾台中(64)、安徽淮南(362)、利辛、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墨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相传原为宋大夫,后长期居住鲁国(9,17)。
即墨翟一说宋国人墨家创始者曾任宋国大夫阻止鲁阳文君攻郑又说服公输般,阻止楚攻宋初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弟子满天下与儒家对立,并称儒墨显学宣传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反对儒家繁礼厚葬,提倡薄葬非乐,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提出三表法,以检验言论是非有《墨子》,为墨子及其后学著作之总集
即墨子曾为宋大夫善守御,能为守城器械著作有《墨子》一书其中大部分篇章为其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其言行而成所述《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等篇,代表了他的主要思想(,参见《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