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之欲出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hū zhī yù chū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复杂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欲;不能读作“yú”。
成语释义
呼:招呼;之: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就要。指好像叫他一声;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生动。
成语出处
宋 苏轼《郭忠恕画赞序》:“空蒙寂历,烟雨灭没,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成语用法
呼之欲出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画像生动逼真。
成语辩形
呼之欲出和“跃然纸上”;都形容绘画或文字描写得十分逼真。不同在于:①呼之欲出的适用对象限于和其它动物;而“跃然纸上”不限于此。②呼之欲出的本文是仿佛叫他一声;他就从画里走出来;形容绘画逼真;“跃然纸上”不能表示此意。
成语造句
1.由此,这本书呼之欲出。
2.在艺术教学“硕果累累”的表面现象下,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呼之欲出。
3.猎豹的立体造型与指环配合得天衣无缝,隐含的呼之欲出,充分表现了性感,醉人的女性美。
4.主体性教育在反思教育的进程中呼之欲出。
5.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之相呼应的民法典也呼之欲出。
成语翻译
英语:very vividly portrayed
成语谜语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打一成语) | 吸足了气憋足了劲(打一成语) | yu(打一成语) | 函关半夜学鸡叫(打一成语)
字义分解
◎ 喊:呼喊。呼声。呼吁。呼天号(háo )地。
◎ 唤,叫:呼唤。呼叫。呼应。呼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共同做坏事)。
◎ 往外出气,与“吸”相对:呼气。呼吸。
◎ 象声词:呼地跳起来。
◎ 姓。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念。欲望。欲火。食欲。情欲。禁欲。纵欲。
◎ 想要,希望:欲盖弥彰。欲罢不能。欲速不达。
◎ 需要:胆欲大而心欲细。
◎ 能要:摇摇欲坠。山雨欲来风满楼。
◎ 婉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