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疾呼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dà shēng jí hū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释义
疾:急。急切地大声呼喊;以引起注意或警觉。现多指就某一问题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吁。
成语出处
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成语用法
大声疾呼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引起人们注意。
成语典故
- 唐朝时期,著名文学家韩愈25岁中进士,到了28岁还没有官职。他便写信给宰相赵憬,希望能得到任用。等了19天还没有音信,就又写《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他在信中大声疾呼朝廷应像救水火之灾那样来援救和任用那些有才学而面临困境的人
成语造句
1.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在世界各地总为这些核心原则而大声疾呼。
2.这意味着政治家和各部门的领导人必须大声疾呼,公开谈论艾滋病,而不是回避某些诸如性、性行为和吸毒等敏感问题。
3.当他被问到‘为什么等了三天他才大声疾呼表示反对AIG的奖金计划’的时候,你知道,他昨晚有点儿不高兴,奥巴马总统说,他喜欢在说话之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
4.他说,一些勇敢无畏的古巴人正冒着极大的危险在古巴大声疾呼,表达自己要求国家实现民主的观点和愿望。
5.不过在很多警察国家里,人们可不敢这样大声疾呼——至少不敢真名实姓地进行批评。
成语翻译
英语:raise a cry of warning
日语:大声 (おおごえ)で呼びかける,精いっぱいにアピールする
俄语:крнчáть во всеулышание
德语:mit laut mahnender Stimme appellieren <Alarm schlagen>
法语:pousser de grands cris <appel au secours ou cris pour réveiller qn. de sa torpeur>
字义分解
◎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 时间更远:大前年。
◎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 大
tài ㄊㄞˋ
◎ 古通“太”。
◎ 古通“泰”。
◎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 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 名誉:名声。
◎ 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 喊:呼喊。呼声。呼吁。呼天号(háo )地。
◎ 唤,叫:呼唤。呼叫。呼应。呼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共同做坏事)。
◎ 往外出气,与“吸”相对:呼气。呼吸。
◎ 象声词:呼地跳起来。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