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拼音:zhī
  • 部首:丶(丶字旁)
  • 总笔画:3
  • 康熙字典笔画:4
  • 86五笔:PPPP
  • 98五笔:PPPP
  • 笔顺:捺折捺
  • 声调:平
  • 结构:独体结构
  • 汉字五行:火
起名数据参考
名字中含该字的性别分布
含之字的姓氏比例
基本解释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hī 
〈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同“”)——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zhī 
〈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zhī 
〈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zhī 
〈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字者);之字路(曲折如“”字形的路)

汉语字典

[①][zhī]
[《廣韻》止而切,平之,章。]
(1)生出,滋长。
(2)往;至。
(3)用;取。
(4)是。
(5)代词。这;这个。
(6)代词。他(她,它);他们。
(7)代词。其,他的。
(8)代词。用于自称或对称。
(9)代词。指代处所。
(10)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
(11)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2)助词。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13)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古代也常用于姓名之间。
(14)介词。相当于“”。
(15)介词。相当于“”,之于。
(16)介词。相当于“”。
(17)连词。与;和。
(18)连词。相当于“”。
(19)连词。相当于“”。
(20)姓。汉代有之马宇,明代有之辅。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之

【卷六】【部】

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一者,地也。凡屬皆从。止而切

之说文解字白话版

,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 “”作边旁。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出也。引伸義爲往。釋詁曰往是也。按有訓爲此者。如人也。德也。條條。刀刀。左傳。鄭人醢,三人也。召南毛傳曰。事,祭事也。周南曰。子,嫁子也。此等字皆訓爲是。有訓爲上出者。戴先生釋梓人曰。頰側上出者曰。下垂者曰而。須鬛是也。象艸過屮。過於屮也。枝莖漸益大。有所也。莖漸大,枝亦漸大。勢有日新不巳者然。一者地也。凡????屬皆从????止而切。一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之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古汉语字典

之古汉语字典解释

zhī
〈动词〉到……去。
《为学》:“吾欲南海。”
〈代词〉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
《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
《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
〈代词〉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
《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
〈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
《汉书·蒯通传》:“窃闵公将死,故吊。”
〈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
《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
《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劝学:“蚓无爪牙利。”
〈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间,可译作“得”。
《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
〈助词〉用宾语前置的标志。
《师说》:“句读不知。”
〈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赤壁战》:“顷,烟炎张天。”
〈助词〉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
《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
字源演变
  • 楚系簡帛
  • 之
  • 「之」 包2.12
  • 楚系簡帛
  • 之
  • 「之」 帛乙5.34
  • 楷書
  • 之
  • 「之」
  • 金文
  • 之
  • 「之」 縣妀簋|西周中期|集成4269
  • 金文
  • 之
  • 「之」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 甲骨文
  • 之
  • 「之」 鐵16.1|合11654
  • 秦系簡牘
  • 之
  • 「之」 睡.法141
  • 說文
  • 之
  • 「之」 說文‧之部
  • 金文
  • 之
  • 「之」 小克鼎|西周晚期|集成2799
字形对比
  • 之
  • 内地
  • 之
  • 台湾
  • 之
  • 日本
  • 之
  • 韩国
  • 之
  • 香港
异体字
  • 之
带该字的诗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朝·欧阳修《醉翁亭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魏晋·曹操《观沧海 / 碣石篇》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朝·李白《将进酒》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唐朝·李白《北风行》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唐朝·李白《妾薄命》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唐朝·韩愈《听颖师弹琴》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先秦·屈原《离骚》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先秦·屈原《离骚》

与该字组合最多的字
起名 测名
简单3步 马上取得好名字
姓氏:
性别:
日期:

*若宝宝未出生,日期请选择预产期

科学智能测名,揭开名字奥秘
姓名:
性别:
日期:

*请选择宝宝出生日期

与该字同音的字
与该字同部首的字
与该字同笔画的字
与该字同五行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