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旧时读书人吟诵的姿态或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也作“摇头摆脑”。有时也形容轻狂之态。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至乾禅师》第四十八卷:“教渠拽耙牵犁,直是摇头摆脑。”
摇头晃脑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脑;不能写作“恼”。
1.一觉醒来,弟弟李屹依旧还跟小酸丁一样在书桌后摇头晃脑地温着书。
2.二月二通知:今日龙抬头,一要理发,幸福滴头头是道;二要仰首,快乐滴趾高气扬;三要吃猪头,美美滴摇头晃脑;祝你龙抬头日,事业占尽风头,快乐永无尽头!
3.李钰得意地摇头晃脑道诗曰谁怜芳更久,春露到秋风。
4.也有穷困的寒酸秀才,穿着一身带补丁的长衫,面有菜色,手里总是攥着一本皱巴巴的书籍摇头晃脑苦读。
5.大园里人声鼎沸,张铁嘴右手拿着一个惊堂木,在艺坛上摇头晃脑,说到高潮处,场内听客嘻笑怒骂。
英语:assume an air of self-conceit by wagging one's head <look pleased with oneself>
法语:se balancer d'un air satisfait
领导位不稳,思想起波动(打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