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败俱伤

两败俱伤

基础信息
  • 成语读音:liǎng bài jù shāng
  •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成语正音:伤;不能读作“sānɡ”。
  • 成语释义

    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

    成语出处

    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成语用法

    两败俱伤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等。

    成语辩形

    俱;不能写作“具”。

    成语典故

    •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聪明、讲话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齐宣王正准备要去攻打魏国。便去晋见齐宣王,说:「大王,您听过韩子卢和东郭逡的故事吗?韩子卢是天底下最棒的猎犬,东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韩子卢在追赶东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结果呢!它们两个都跑到精疲力竭,动弹不得,全倒在山脚下死了。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农夫经过,便毫不費力地把它们两个一齐带回家煮了吃掉。」齐宣王一听:「这跟我要去攻打魏国有什么关系呀?」淳于:「大王,现在齐国发兵去攻打魏国,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就可以打贏的。到头来,双方都弄成民穷财尽,两败俱伤,不但老百姓吃苦,国家的兵力也会大受损伤,万一秦国和楚国趁机来攻打我们,那不是平白送给他们机会一并吞掉齐国和魏国吗?」齐宣王听了淳于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国的计划。后来,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争斗,不但谁也没贏还彼此都受了伤,就说是“两败俱伤”。

    成语造句

    1.反正最近无事,秦家、黄家两虎相斗,还是两败俱伤的惨剧,虽然陈家没能当时成个渔翁,但这样的结局,也是极好的。

    2.像这种精神力的直接对撞除非是陨龙者那种,用浩若烟海的庞大精神力直接摧垮对方,否则就只有两败俱伤的份。

    3.徐云当然清楚他们前来的目的,白鲸团和鲨鱼帮的碰撞必然是两败俱伤,或者说,就看他和林歌会站在谁那一边,他们站在谁的一方,谁的一方或许就能改变战局。

    4.八十年前,正邪两派于大巴山展开大战,直杀的天愁地惨,日月无光,最终双方两败俱伤,无力再战。

    5.不是不爱你,只是伤不起,不断在分享,没想过分担,一直朝泡影莽撞,才失望,就绝望,一味追求完美,变成两败俱伤,既然欢乐,变成负担,活该,不欢而散。

    成语翻译

    英语:Both sides suffer.

    日语:共倒(ともだお)れになる,両方とも損傷(そんしょう)を受(う)ける

    俄语:страдáют обе стороны

    成语歇后语

    老虎咬铳 | 老鼠咬铳(chong一种旧式火器) | 老鼠咬铳 | 曲蟮打冤家

    成语谜语

    混双失利泪溢腮(打一成语)

    成语接龙
  • 两败俱伤—— 伤化虐民—— 民不堪命—— 命与仇谋—— 谋为不轨—— 轨物范世—— 世世代代—— 代为说项—— 项庄舞剑—— 剑及履及—— 及宾有鱼—— 鱼与熊掌
  • 字义分解
    ◎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 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 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 全,都:百废俱兴。声色俱厉。
    ◎ 一起;在一起:俱乐部。君与俱来。
    起名 测名
    简单3步 马上取得好名字
    姓氏:
    性别:
    日期:

    *若宝宝未出生,日期请选择预产期

    科学智能测名,揭开名字奥秘
    姓名:
    性别:
    日期:

    *请选择宝宝出生日期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