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都:百废俱兴。声色俱厉。
◎ 一起;在一起:俱乐部。君与俱来。
详细字义
◎ 俱 jù
〈动〉
(1)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2) 同本义 [in the company of;along with]
俱,皆也。——《说文》
而仪与之俱。——《战国策·齐策》。注:“偕也。”
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庄子·天运》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百余人俱。——《汉书·李广苏建传》
与李陵俱。
处与之俱。——《世说新语·自新》
使与书俱。——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等同 [equally;alike same]
所谓后者应不俱也。——《素问·三部九侯论》。注:“犹同也。”
伊尹、 箕子才俱也, 伊尹为相, 箕子为奴。——《论衡》
词性变化
◎ 俱 jù
〈副〉
(1) 皆;全;都 [all;completely]
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三首俱烂。——晋· 干宝《搜神记》
野径云俱黑。——唐· 杜甫《春夜喜雨》
战具俱办。——《资治通鉴》
(2) 一起;一同 [together;in company]
父子俱在军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俱诣孙权。——《资治通鉴》
水陆俱下。
与璧俱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与俱来。——《三国志·诸葛亮传》
[①][jù]
[《廣韻》舉朱切,平虞,見。]
“倶1”的新字形。
(1)偕同;在一起。
(2)一样;等同。
(3)全部;都。
(4)具有;具备。
[②][jū]
[《廣韻》舉朱切,平虞,見。]
“倶2”的新字形。
姓。晋有俱石公,唐有俱文珍。见《晋书·石勒载记》、《旧唐书·宦官传》。
鸳鸯可羡头俱白,飞去飞来烟雨秋。—— 唐朝·李商隐《代赠》
近学衡阳鴈,秋分俱渡河。—— 南北代·庾信《和侃法师·其二》
人间万事俱抛弃权,自此閒居又几年。—— 宋·释文珦《山居冬日·白水青山不碍禅》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 宋朝·刘过《贺新郎·老去相如倦》
渐近中秋团团月,算人间天上、俱清美。—— 宋朝·刘辰翁《金缕曲·百年生名世》
冬至冰霜俱怨别,春来花鸟若为情。—— 唐·崔日用《钱唐永昌》
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 唐朝·李商隐《寄远》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唐朝·韦应物《夏花明》
菖薄角粽俱如旧,何事樽前醉不成。—— 宋·孔武仲《铜陵县端午日寄兄弟二首·寄经父》
道旁松桧俱无羔,笑我重来雪满颠。—— 宋朝·杨万里《庚戍正月三,约同舍游西湖十首·不到西湖又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