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拼音:liǎng
  • 部首:一(一字旁)
  • 总笔画:7
  • 康熙字典笔画:8
  • 86五笔:GMWW
  • 98五笔:GMWW
  • 笔顺:横竖折撇捺撇捺
  • 声调:上声
  • 结构:独体结构
  • 汉字五行:火
起名数据参考
名字中含该字的性别分布
含两字的姓氏比例
基本解释

◎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 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 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兩 liǎng 
〈量〉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liang,a unit of weight]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two]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
(4)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5) 通“”。车一乘 [used for buses,carts,etc.]
武王戎车三百两。——《·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召南·鹊巢》
词性变化

兩 liǎng 
[数]
(1) 二 [two]
参天两地而倚数。——《·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3)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both;either;mutual]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又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 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6) 表示不定数,多与“”或“”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some;a few]
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兩 liǎng 
〈副〉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both (sides);either;mutual]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兩? liǎng 
〈动〉
(1) 等同;比并 [equal]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汉语字典

[①][liǎng]
[《廣韻》良奬切,上養,來。]
亦作“1”。“1”的繁体字。
(1)数词。二。常用于成对的人或事物以及同时出现的双方。
(2)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3)两个人或两件事物。
(4)指对立的两面或两个极端。
(5)指联系、协调双方的人或事物。
(6)加倍;翻一番。
(7)两次;两度。
(8)同时兼具两方面。
(9)等同;比并。
(10)犹言分散不统一。
(11)整治,修饰。
(12)重量单位。古制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13)量词。用于鞋、袜等成对使用的衣物。
(14)量词。用于两股相交的物品。
(15)量词。犹匹。用于帛、锦。每两四丈。
(16)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二十五人为一两。
(17)通“”。
[②][liàng]
[《廣韻》力讓切,去漾,來。]
亦作“2”。“2”的繁体字。“1”的古字。
(1)量词。用于车辆。
(2)借指车。
(3)容纳一辆车。

说文解字
拼音:liǎng ;
解释:【卷七】【㒳部】兩二十四銖爲一兩。从一;㒳,平分,亦聲。良奬切
古汉语字典

两古汉语字典解释

liǎng
〈形容词〉成双的;成对的。
《卖炭翁》:“苍苍十指黑。”
〈数词〉二。
《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尉。”
〈副词〉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
《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立。”
〈量词〉重量单位。古代二十四铢为一,十六为一斤。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银子放在桌上。”
〈量词〉双,用于鞋袜等。
《诗经·南山》:“葛屦五。”
liàng
〈量词〉通“辆”用于车辆,车一乘为一辆。
《汉书·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余。”
端】⒈事物的头;方面。⒉模棱可;观望不定。
舌】言语反覆;搬弄是非。
曜】日和月。
造】指诉讼双方,即原、被告。
字源演变
  • 楚系簡帛
  • 两
  • 「兩」 上(1).孔.13
  • 楷書
  • 两
  • 「两」
  • 金文
  • 两
  • 「兩」 欮簋|西周早期|集成3745
  • 金文
  • 两
  • 「兩」 臣女大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29
  • 金文
  • 两
  • 「兩」 㒼簋|西周中期|集成4195
  • 楚系簡帛
  • 两
  • 「兩」 包2.115
  • 楷書
  • 两
  • 「兩」
  • 楚系簡帛
  • 两
  • 「兩」 包2.111
  • 說文
  • 两
  • 「兩」 說文‧㒳部
  • 秦系簡牘
  • 两
  • 「兩」 睡.秦130
字形对比
  • 两
  • 内地
  • 两
  • 台湾
  • 两
  • 香港
异体字
  • 两
  • 两
  • 两
带该字的诗句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宋朝·陈与义《襄邑道中》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宋朝·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宋朝·范成大《横塘》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宋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唐朝·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 宋朝·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

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 唐朝·王建《七夕曲》

拟泛烟中片叶,但两湖佳处,任风吹泊。—— 清朝·徐灿《念奴娇·西湖雨感次素庵韵》

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明朝·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唐朝·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含该字的男孩名字
万俟谛两 欧阳澈两 万俟穆两 冯两努
起名 测名
简单3步 马上取得好名字
姓氏:
性别:
日期:

*若宝宝未出生,日期请选择预产期

科学智能测名,揭开名字奥秘
姓名:
性别:
日期:

*请选择宝宝出生日期

与该字同部首的字
与该字同笔画的字
与该字同五行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