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 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详细字义
◎ 九 jiǔ
[数]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nine]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ninth]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many]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形〉 通“久”。时间长 [(of time) long]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词性变化
◎ 九 jiǔ
〈名〉
(1) 九月 [September]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the nine-day period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Jiu state]。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动〉
通“鸠”。纠合,聚集 [gather]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①][jiǔ]
[《廣韻》舉有切,上有,見。]
(1)数词。八加一所得。
(2)泛指多数。
(3)“九九”的简称。
(4)“九日”的简称。指重阳节。
(5)《周易》以阳爻为九。
(6)《易》卦的“离”配南方,其数配“九”,故以九指南方。
(7)古方言。背向。
(8)通“久”。
(9)姓。明代有九聚。见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一·奇姓》。
[②][jiū]
[《集韻》居尤切,平尤,見。]
通“鳩1”。
聚。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 宋朝·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唐朝·岑参《送崔子还京》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唐朝·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宋朝·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清朝·文廷式《好事近·湘舟有作》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宋朝·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宋朝·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宋朝·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唐朝·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 明朝·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