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离子散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qī lí zǐ sàn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散;不能读作“sǎn”。
成语释义
妻子离异;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成语用法
妻离子散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
1.旧社会,地主把他家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2.那年我生意失败,加上妻离子散,生活极为狼狈不堪。
3.当年就因为交不起租子,地主逼得老张家卖掉了房子,致使这家人妻离子散,远走他乡。
4.战争搞得他妻离子散。
5.一个上班族平时对老婆逆来顺受,别以为这样就能维系家庭关系,最后他落得个妻离子散的下场。
成语翻译
英语:family broken
日语:家族(かぞく)が散(ち)り散(ぢ)りになる
俄语:жена в разлуке,а дети разбрелись
德语:eine Familie wird auseinandergerissen
法语:épouse au loin,enfants dispersés
字义分解
◎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 )。棋子儿。
◎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