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冒犯;校:计较。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犯而不校复杂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校;不能写作“较”。
1.面对土匪的侵扰,他也只能是犯而不校。
2.博大是犯而不校的宽容,博大是以德报怨的情怀,博大是兼济天下的心灵。
3.鲁迅说过"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4.对那些以欺人为快乐之本的人,决不可犯而不。
5.昔者吾友,以牙还牙是直道,有若无,决不可犯而不校。
英语:be wronged but not to seek rev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