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诗经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逃之夭夭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是逃跑诙谐的说法。
见“溜之大吉”(633页)。
1.虽说他现在仍然脚踏两只船,但他肯定更愿意带上财宝和海盗们逃之夭夭,因为他从我们这边得到的最大的希望只是不上绞架。
2.他欠我一笔巨款。我获悉他当时在纽约一套公寓房间的住址,可是当我赶到那儿时他已逃之夭夭。
3.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贪于权势等等。
4.有一次得知庆陵被盗的消息,当地文保部门赶到现场时已是几天后的事了,犯罪分子早已裹胁着文物逃之夭夭。
5.原来这些菲律宾人是被林飞部下的子弹赶进树林的,他们本来想进入树林,逃之夭夭,这时突然发现族长被生擒活拿,顿时激起血性,翻身杀回。
英语:slip away
日语:行方(ゆくえ)をくらます
德语:sich aus dem Staub machen <über alle Berge sein>
法语:prendre la poudre d'escampette <s'éclipser>
桃树底下荡秋千
寻得桃源好避秦(打一常言俗语) | 寻得桃源好避秦 (打四字俗语) | 兆(打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