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轻于鸿毛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鸿;不能写作“红”。
1.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有识之士,应该死得其所。
2.为民族敌人而死,轻于鸿毛。
3.因为人本来就有一死,所以是死得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是值得思考的。
4.在人们看来,那个赌徒的死轻于鸿毛,没有丝毫意义和价值。
5.死,谁都难逃一死。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些夸大鼓励的成分,也显得极端,但是前半句却是千真万确。和之前相反,离开的时候我们笑着,周围的人却哀伤。
英语:lighter than a fe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