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高屋建瓴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
1.专家学者型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理念,有成熟的教学艺术,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确实是教师成长的方向。不过,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应成为一名作家型教师。
2.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郭沫若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高屋建瓴,雄浑奔放。
3.不过很少有人相信东盟经济共同体这一高屋建瓴地的目标会得以实现。
4.小说《孽海花》以开阔的视角和高屋建瓴的气势,向人们展示了近代社会风云突变的局势。
5.高屋建瓴的小镇之上。
英语:operate from a strategically advantageous position as pouring water off a steep roof
俄语:могучий размá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