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跌倒;扑:拍打。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形容理论、学说等完全正确;无可辩驳。
宋 朱熹《朱子全书》:“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而言,方是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
颠扑不破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颠扑不破和“牢不可破”;都有“很坚固;不能损坏”的意思;但在用法上区别明显。颠扑不破偏重在“绝对正确;无可辩驳”;多用于真理、学说、原则、原理、理论或事实等方面;“牢不可破”偏重在“极其坚固;无法摧毁”;多在友谊、团结、联盟等方面。
1.主体性教育理论提出后,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不证自明、颠扑不破的“真理”;
2.这的确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3.“随机应变”这个古代战场上颠扑不破的法则今天仍旧适用。
4.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颠扑不破的艺术规律。
5.“颠扑不破”的评论手法是喜剧美学的“归谬法”、美术上的速写漫画手法在新闻评论中的运用。
英语:Truth of theory stands despite time and argument.
日语:正(ただ)しくて永久(えいきゅう)にくつがえすことができない
俄语:непрелóжный
德语:unwiderlegbar <unbestreitbar>
法语:irréfutable <irrécus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