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卖商品时价格没有虚头;不讨价还价。后也泛指说出话来;不再改变。也作“口不二价”。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言无二价动宾式;作谓语;用于说话算数。
价;不能写作“介”。
1.韩康无意间把广告做到了极高的境界,言无二价、童叟无欺无疑应该是广告的根本。
2.正厅两边柱上分别书刻‘言无二价,童叟无欺’和‘货真价实,概不抹零’的招牌。
3.整顿社会治安,可以使商人安心做生意,没有被偷抢之忧;提倡商业道德,必须货真价实,言无二价,对于外来人士,不但可以免受欺诈,更可以树立城市的形象。
4.比如当年由武百祥首创的“言无二价”和商业道德至今影响不衰,他的商业理论还被翻译成德文,而且,在东南亚和香港等地也反响强烈。
5.当然也有例外的,政法学院附近就有一家写真工作室,专替学生拍求职照,言无二价,据说拍摄效果极佳,颇能“化腐朽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