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恶多端;激起普遍愤怒。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天怒人怨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天怒人怨与“怨声载道”区别在于:①天怒人怨重在“怒”和“怨”;强调极大的愤怒和怨恨;而“怨声载道”只强调“怨”;这种怨恨的空间很广。②天怒人怨语气重;程度深;而“怨声载道”语气较轻;程度较浅。
1.董卓专权后,残虐不仁,横征暴敛,秽乱后宫,天下民不聊生,人神共愤,朝野亦是哀歌四起,天怒人怨。
2.当年始皇暴政,民不聊生,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焚书坑儒,大建长城,豪盖阿房宫,密修骊山陵园,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
3.我从来就不是个幸运的人,学武学到连盾牌都抗不动,修道又修得天怒人怨,不得以流落中原,穷途潦倒。
4.华夏泱泱大国,悠悠岁月,自始皇之后瞬眼间千年即过!当年始皇暴政,民不聊生,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焚书坑儒,大建长城,豪盖阿房宫,密修骊山陵园,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
5.今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天怒人怨,愿杀此人者于我前来!
英语:wrath of God and resentment of men <widespread indighation and discontent among th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