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同“惟”:唯物论。唯心论。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唯理论。唯名论。
◎ 答应的声音:唯唯(a.谦卑的应答声;b.鱼相随而行的样子,如“其鱼唯唯”)。唯唯诺诺。唯唯否否。
详细字义
◎ 唯 wéi
(1) (形声。从口,隹( zhuī)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yes]
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朱注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论语·里仁》
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睢曰:“唯,唯。”——《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2) 又如:唯阿(唯、阿同为应对 语词。比喻差别不大);唯俞(应答辞);唯唯(恭逊的应辞);唯诺(应答;连 声应诺而不表异议)
词性变化
◎ 唯 wéi
〈副〉
(1) 只有,只是 [only;alone]
唯圣人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唯余其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唯巨石岿然。——《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如: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唯谨(唯有谨慎)
(3) 以,因为 [because]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左传》
(4) 表示希望、祈使 [wish]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史记》
(5) 表示听任、任随 [allow;let]。常和“所”搭配
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左传》
◎ 唯 wéi
虽然,纵使 [though]——表示让步关系
[公孙] 弘、[ 张] 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史记》
◎ 唯 wéi
〈助〉
(1) 表示肯定 [be]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管子》
(2) 用于句首,无实义
唯求则非邦。——《论语·先进》
唯天子,受命于天。——《礼记·表记》
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汉书》
唯进修是急。——清· 刘开《问说》
唯师心自用。
唯道之所成。
[①][wéi]
[《廣韻》以追切,平脂,以。]
“隹3”的今字。
(1)独;仅;只有。
(2)以;因为。
(3)表示希望、祈请。
(4)听凭;任随。
(5)思;考虑。
(6)虽然;即使。
(7)语首助词。亦写作“惟”、“維”。
[②][wěi]
[《廣韻》以水切,上旨,以。]
(1)应答声。
(2)招呼声。
【卷二】【口部】唯
諾也。从口隹聲。以水切
唯,诺,答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隹”是声旁。
諾也。此渾言之。玉藻曰。父命呼。唯而不諾。析言之也。从口。隹聲。以水切。十五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唯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唐朝·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唐朝·骆宾王《从军行》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唐朝·高适《古大梁行》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唐朝·张籍《忆远》
年年征战不得闲,边人杀尽唯空山。—— 唐朝·张籍《塞下曲》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唐朝·许浑《途经秦始皇墓》
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 唐朝·韩翃《寄哥舒仆射》
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 唐朝·张祜《京城寓怀》
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宋朝·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唯有中官作宫使,每年寒食一开门。—— 唐朝·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