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拼音:tūn
  • 部首:口(口字旁)
  • 总笔画:7
  • 康熙字典笔画:7
  • 86五笔:GDKF
  • 98五笔:GDKF
  • 笔顺:横横撇捺竖折横
  • 结构:上下结构
  • 汉字五行:火
起名数据参考
名字中含该字的性别分布
含吞字的姓氏比例
基本解释

◎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
◎ 兼并,侵占:吞没()。吞并。吞蚀。吞占。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tūn 
〈动〉
(1)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2) 同本义 [devor;swallow]
吞,咽也。——《说文
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
吞长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毁嗓子);吞舌(闭口结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吞咀(吞食);吞下一条鳝鱼
(4) 吞并,消灭掉 [annex]
吞,灭也。——《广雅
兼有吞周之意。——《战国策·西周策》
而交吞揆之。——《楚辞·天问》
吞二周。——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吞楼(侵吞);吞夺(侵吞掠夺);吞据(吞并,占据);吞声忍气(强忍气愤而不出声);吞声忍泪(形容强忍悲伤);吞声饮恨(抱恨无言);吞哀(隐忍悲伤)
(6) 容纳 [contain]
吞若云梦者八九。——司马相如子虚赋
(7) 忍受 [suffer]
气断声吞。——《聊斋异·促织》
(8) 又如:吞恨
词性变化
tūn 
〈形〉
痴呆 [dull-witted]
灯窗苦吟,寒酸撒吞。——汤显祖牡丹亭·腐叹》

汉语字典

[①][tūn]
[《廣韻》吐根切,平痕,透。]
亦作“1”。
(1)咽下。
(2)兼并,消灭。
(3)涵容;容纳。
(4)隐忍。
(5)压倒;超过。
(6)呆,痴。
(7)借作“”(tùn)。使穿着的衣服部分地脱离身体。
[②][tiān]
[《廣韻》他前切,平先,透。]
亦作“2”。
姓。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吞

【卷二】【口部】

咽也。从口天聲。土根切

吞说文解字白话版

,下咽。字形采用“口”作边旁,“天”作声旁。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咽也。今人以吐對舉。據此則咽本名。俗云是也。猶之本名咽。平聲。今人以爲下咽字。一見切。从口。天聲。土根切。古音在十二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吞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古汉语字典

吞古汉语字典解释

tūn
〈动词〉下;整个地咽下。
《与陈伯之书》:“主上屈法申恩,舟是漏。”
〈动词〉容纳
岳阳楼记:“衔远山,长江。”
〈动词〉忍受冤苦不发作。
《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亦不复以儿为念。”
〈动词〉并;兼并。
《过秦论》:“二周而忘诸侯。”
声】心中怨恨不敢作声,也指无声地悲泣。
字源演变
  • 楷書
  • 吞
  • 「吞」
  • 說文
  • 吞
  • 「吞」 說文‧口部
字形对比
  • 吞
  • 内地
  • 吞
  • 台湾
  • 吞
  • 香港
异体字
  • 吞
  • 吞
带该字的诗句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宋朝·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唐朝·杜牧《题武关》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朝·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唐朝·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唐朝·杜甫《八阵图》

含该字的女孩名字
吴吞吞
起名 测名
简单3步 马上取得好名字
姓氏:
性别:
日期:

*若宝宝未出生,日期请选择预产期

科学智能测名,揭开名字奥秘
姓名:
性别:
日期:

*请选择宝宝出生日期

与该字同音的字
与该字同部首的字
与该字同笔画的字
与该字同五行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