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迫不得已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情愿。
迫不得已和“无可奈何”;都含有“毫无办法”的意思。但迫不得已仅用于自己;强调“出于逼迫”;“无可奈何”可用自己;也可用于别人(表示对别人没有办法);并没有“出于逼迫”的意思。
1.迫不得已传音入密告之上官岚“无论如何也要阻截昋,不能让他再向我靠近一步,若是他得逞,全军溃败即在眼前。
2.她讲时还一再强调,全因小竹疑三惑四,自己迫不得已才会胡编乱造的。
3.我更非传统的一点是,我提倡用植物性饮食疗法来控制和逆转病情,并且如非迫不得已,最好不要动手术。
4.西方人绝非“慵懒”,也绝非“怠惰”。他们在体质、表情、肤色、服装、生活方式等,所有方面都是如此,即使偶然在某些事情上迫不得已有些不卫生、不整齐,但做梦都无法想象,他们会有东方人一般的想法——于懒惰之中开创另一种安逸的世界。谷崎润一郎
5.萧昭业不是傻子,他见人死不能复生,加上萧鸾对他步步紧逼,才迫不得已地认可了这一奏折。
英语:not other way
日语:やむを得(え)ない,…ざるを得ない
俄语:быть вынужденным
德语:sich gezwungen sehen,etwas zu tun <keine Alternative haben>
法语:être obligé,contraint
穷人卖儿女 | 为妻骂妾 | 马跳归心 | 夜半三更上厕所 | 半夜三更亡茅房(厕所) | 孔明用空城计
逼索无效遂停止 (打四字常言) | 逼索无效遂停止(打一常言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