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兄难弟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nàn xiōng nàn dì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形式:ABAC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难;不能读作“nàn”。
成语释义
难:患难。原指兄弟二人都很好;才德相当;难分高下。现多反其义而用之;指二人同样坏。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成语用法
难兄难弟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
成语辩形
难兄难弟与“一丘之貉”;都有同样坏的意思;但难兄难弟多指二者相比;而一丘之貉可以是多个。另外难兄难弟有时可指同样好;“一丘之貉”无此意。
成语典故
- 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成语造句
1.吸毒和犯罪,从来就是一对难兄难弟。
2.他们俩是同甘共苦的难兄难弟。
3.我们俩,一个感冒,一个胃痛,就像一对难兄难弟似的。
4.他们患难与共,是一对名副其实的难兄难弟。
5.这一对兄弟,横行乡里,鱼肉善良,真是难兄难弟。
成语翻译
英语:two of a kind
俄语:товáрищн по несчáстью
成语歇后语
瘸青蛙遇着瞎蛤蟆 | 跛脚马碰到瞎眼骡 | 三人买一股香磕头;青蛙找田鸡 | 脱钩黄鳝漏网鱼 | 蛤蟆遇田鸡 | 苦鬼遇饿鬼
成语谜语
二男新战死(打一成语) | 千载谁堪伯仲间(打一成语) | 三男征战次子回(打一电影名) | 三男征战次子回 (外国电影) | 解珍解宝双入狱(打一常言俗语) | 丕命子建七步诗·蕉心格(打一成语)
字义分解
◎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 古同“第”,次序。◎ 古同“第”,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