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本来面目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人与事物。
本;不能写作“木”。
1.生活的本来面目与时间的本来面目相撞击,我们就把这种撞击称做无聊。
2.他的本来面目被他的同事揭露出来了。
3.在人生道路上,学会用心看世界,因为这样才会看清人的本来面目;人生的风景,多姿多彩。做人要有一颗平常心,肤浅的羡慕,无聊的攀比,笨拙的效仿,只会让自己整天活在他人的影子里面。我们应当认清自己,走自己的道路,过自己的生活。
4.他为自己鲂鱼発尾,企图腌盖其害人者的本来面目。
5.国家制度在这里表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即人的自由产物。
英语:original(real,unmasked) appearance(character)
日语:本来面目
德语:das wahre Gesicht
大花脸卸妆
不抹胭脂不搽粉(打一成语) | 奏上灯谜请君猜(打一宗教词语) | 书中自有颜如玉(打一常言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