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本来面目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人与事物。
本;不能写作“木”。
1.我们每个人都是孤身一人,只不过有时陪伴簇拥的人多了,便有了错觉。到了一切恢复原本的时候,觉得自己万众离弃。其实只不过是幻象消失,还你一个本来面目而已。
2.尽管该书没有直接地、有意识地做再现实践唯物主义的工作,但它在探索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本来面目的工作中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因而称得上是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中的重要的部分。
3.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
4.主讲人试图追源溯流,揭开广州中山纪念堂的“中国宫殿”面纱,还原其本来面目。
5.热心探索宇宙秘密的何高川教授,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设法查明神秘的"法埃顿"古星的本来面目。
英语:original(real,unmasked) appearance(character)
日语:本来面目
德语:das wahre Gesicht
大花脸卸妆
不抹胭脂不搽粉(打一成语) | 奏上灯谜请君猜(打一宗教词语) | 书中自有颜如玉(打一常言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