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红耳赤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miàn hóng ěr chì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赤;不能读作“cì”。
成语释义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成语用法
面红耳赤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
成语典故
- 清朝时期,一浪子决心痛改前非,给自己取别号“死里逃生”,他在街上遇到一汉子拿着一本小说要卖,他好奇地看到是“九死一生笔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看后不住面红耳赤,意往神驰,他把这本书改作章回小说发表
成语造句
1.这样的会议可想而知,统帅部高级将领们争得舌剑唇枪,面红耳赤。
2.大堂的几伙人正在争论得不得开交,面红耳赤。
3.两人开始较劲,都是面红耳赤的。
4.更有人笑得前仰后合,面红耳赤。
5.楚南此时也是发现了夏月婵那面红耳赤的窘迫。
成语翻译
英语:be flushed
日语:耳(みみ)のつけねまで赤くなる
俄语:покраснеть до корней волос
法语:rouge de honte ou de colère
字义分解
◎ 像鲜血的颜色:红色。红叶。红灯。红尘。红包。红烧。红润。红艳艳。红口白牙。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红人。红运。红角(jué)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红。
◎ 喜庆:红媒(媒人)。红蛋。红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 象征革命: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
◎ 指营业的纯利润:红利。分红。
◎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