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见利忘义

见利忘义

基础信息
  • 成语读音:jiàn lì wàng yì
  •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 成语色彩:贬义成语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成语正音:见;不能读作“xiàn”。
  • 成语释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成语用法

    见利忘义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辩形

    见利忘义和“利令智昏”;都含有“为私利而做坏事”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不同在于 :①见利忘义的“利”;一般指钱财或其他物质上的好处;“利令智昏”的“利”;一般指私利;范围广。②见利忘义有“忘义”;忘记正义的意思;“利令智昏”的“智昏”即头脑糊涂的意思。

    成语典故

    •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

    成语造句

    1.书给予了我创新的能力。它使我明白识时务者非俊杰,见风使舵,见利忘义而不懂崇高圣洁心灵的人,或能成事,但决非俊杰,只有刚正不阿,勇往直前的人方为俊杰。

    2.猪突豨勇的莽夫,尸位素餐的当职者,搔首弄姿的邪魅之徒,窃窃私语的市井之徒,顺风转舵的狡邪之徒,互相标榜的唐哉皇哉之徒,见利忘义的奸诈之徒。

    3.处处攀比,心态失衡是腐败之因;贪图享受,怕苦怕累是腐败之壤;求名图利,见利忘义是腐败之源。

    4.我本性上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这种性格也许会带给我一些眼前的不便,然而经验告诉我,在往后与人交涉时,却能使他们对我更为尊重。

    5.如果一个民族赢得的文化评语是“见利忘义”、“哲学的贫困”或者“艺术沙漠”,这种耻辱是金山银山的耀眼光芒所无法掩盖的。

    成语翻译

    英语:forget friendship for profit

    成语歇后语

    拾钱不认街坊 | 拾钱不识街坊

    成语接龙
  • 见利忘义—— 义不主财—— 财不露白—— 白丁俗客—— 客囊羞涩—— 涩于言论—— 论一增十—— 十一而税
  • 字义分解
    ◎ 好处,与“害”“弊”相对: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
    ◎ 使顺利、得到好处: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 与愿望相符合:吉利。顺利。
    ◎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利刃。利刀。利剑。利落。利口巧辩。
    ◎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利息。利率()。一本万利。
    ◎ 姓。
    ◎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 姓。
    起名 测名
    简单3步 马上取得好名字
    姓氏:
    性别:
    日期:

    *若宝宝未出生,日期请选择预产期

    科学智能测名,揭开名字奥秘
    姓名:
    性别:
    日期:

    *请选择宝宝出生日期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