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水因为受了日月的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潮水。潮汐。涨潮。落潮。潮汛。潮流。潮涌。
◎ 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思潮。热潮。新潮。潮红。潮热。心潮澎湃。
◎ 湿:潮气。返潮。潮湿。
◎ 方言,技术不高:手艺潮。
详细字义
◎ 潮 cháo
〈名〉
(1) (形声。从水,朝声。本义:海水的涨落)
(2) 同本义 [tide]
潮,水朝宗于海。——《说文》
牛女为江潮。——《春秋·元命苞》
水朝夕而至曰潮。——《初学记卷六水》
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
(4) 比喻大规模的社会变动或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势 [tidal current;social upsurge]。如:风潮;工潮;学潮;暗潮;思潮;怒潮
(5) 气温变化或持续一段时间的炎热或寒冷的天气 [wave]。如:寒潮;热潮
(6) 微湿,潮气 [damp]。如:防潮;回潮;潮润;火柴受潮了
词性变化
◎ 潮 cháo
〈动〉
两颊透出 [be suffused with]。如:潮面([某种气色]涌上面部);潮红
◎ 潮 cháo
〈形〉
(1) 〈方〉∶成色不足、质量低劣 [low]。如:潮银(回过炉或成色不好的银子);潮金
(2) 技术不高的 [inferior]。如:手艺潮
[①][cháo]
[《廣韻》直遥切,平宵,澄。]
“濤2”的被通假字。
(1)海水受日月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又,江河因海潮上溯,其下游亦有此现象。
(2)谓涌;泛。
(3)喻潮水般的汹涌起伏。
(4)潮湿。
(5)指一昼夜。
(6)犹次;批。
(7)犹流派。
(8)方言。成色低劣。参见“潮銀”。亦谓技艺不高。
(9)方言。因饥饿或吃了不适宜的东西而感到胃内翻腾难受。
(10)水名。潮河,古代又称鲍丘水,源出冀北山地,至密云县汇合白河,称潮白河。
(11)指潮州。旧州、路、府名。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置州,治所在海阳(今广东省潮州市)。元改为路。明改为府。1911年废。参见“潮勇”。
借问浔阳在何处,每看潮落一相思。—— 唐朝·皇甫冉《招隐寺送阎判官还江州》
荻洲寒露彩,雷岸曙潮声。—— 唐朝·皎然《送潘秀才之舒州》
盐亭网户十万许,潮头三丈一扫空。—— 宋·方回《秋风歌》
人肉馒头市肆卖,艮山门潮尧水洪。—— 宋·方回《秋风歌》
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 宋·刘黻《钱塘观潮》
怒涛奋击三千里,壮观元同十八潮。—— 宋·程公许《浙江观潮》
潮汐秋来壮,雷霆水上多。—— 明·郑善夫《钱塘映江楼宴坐观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宋·潘阆《洒泉子·长忆观潮》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宋·潘阆《洒泉子·长忆观潮》
八月十八钱塘时,潮头搅海雷怒飞。—— 宋·释宝昙《观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