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来源有三个。一是颛顼的后裔被周武王封于邾国(今山东费县、邹县、滕县等地), 其贵族以国名为姓, 即邾姓。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 邾姓子孙改姓朱氏。二是虞舜臣子朱彪(一作朱虎) 的后人。三是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 将鲜卑族复姓浊浑氏与朱可浑氏两姓改为朱姓。朱姓发源地主要是河南、安徽、江苏。其中江苏境内的这一支朱姓, 成为我国南方朱氏家族的主要来源。先秦时期, 朱姓族人主要生活在北方的中原地区, 但数量不多,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治动荡, 外族入侵, 朱姓族人纷纷由原来的河南、山东等地迁徙到南方。此时, 朱姓与少数民族融合, 令朱姓得以发展壮大, 先后出现了河南朱姓望族、江南朱姓望族。隋唐五代时期, 是朱姓发展的低潮期。在宋元时期, 居于江南的朱姓开始复兴, 出现了一批以朱熹为代表的名人, 浙江、河南、河北、安徽朱姓得以繁衍。到了明清时期, 朱姓发展进入顶峰, 朱姓在明代时成为皇姓, 十分兴盛, 各地均出现名门望族。到清代时, 朱姓发展再次进入低谷, 但因避难外迁反而广布于全国各地。朱姓今日在江苏、浙江、广东、河南等省分布最多。朱姓历史人物有朱温, 后梁开国皇帝。朱熹,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自清, 当代学者、文学家, 有作品《背影集》《雪朝》等。朱德,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朱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十七位。
朱榕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是一位如包青天那样的好官。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浙江绍兴人。北京大学毕业,英国伦敦大学研究。曾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一生致力于文学的创作与研究,长于散文。着有背影、经典常谈、诗言志辨等。
朱 棣: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命解缙等人编纂《永乐大典》实为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曾派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初盛事(见郑和下西洋)。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未冠,举进士,因病筑室,名曰“乐圃坊”,专事著书。长吏至,莫不登门请教;士大夫以不到乐圃为憾,名闻京师。元祐中,召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卒。有文集三百卷。
字性甫,又号野航。博学工文,闻人有异书,必访求。以布衣终。著有《铁网珊瑚》、《野航漫录》、《吴郡献征录》、《旌孝录》、《鹤岑随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