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愤愤不平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心中不服。
愤;不能写作“奋”。
1.我心中愤愤不平,当时明明是我迫使他投降的啊?而且他的法术也弱的离谱,他的大火球几乎没有对敌人造成过任何伤害。
2.他回到住地后,竟还愤愤不平地上书中央,表示对解决“四人帮”强烈不满,指责中央是“搞突然袭击”、“宫廷政变”,是“修正主义上台”。
3.斯考特心中愤愤不平,王室每次只征召科斯德行省一两万士兵又不让安德烈当战前元帅,无非是想借机削弱科斯德行省的兵力。
4.我想啊,无论年轻的时候是否叛逆过,愤愤不平过,到最后我们还是得学会宽容。这宽容的核心便是,不以自己的行为准则去要求他人,包括我们的亲人,还有,深爱着的那个人。
5.霍普有点儿愤愤不平的说道,但是他又想起斯诺临行前说过的看见反抗军的事儿,这段时间悬着的一颗心也算放下了,至少知道了斯诺平安无事。
英语:be indignant
日语:不平満々(ふへいまんまん)である
俄语:быть разгнéванным
法语:indigné <outr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