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古代戏曲用语;插科: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戏谑;开玩笑;打诨: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指演剧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也作“撒科打诨”、“搀科散诨”。
明 高明《琵琶记 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插科打诨联合式;作主语、谓语;泛指开玩笑逗乐。
诨;不能写作“浑”。
1.与大师兄褚端飞古板严厉相反,二师兄荣芝性子极诙谐,常爱插科打诨,逗得人捧腹大笑,在玄一真人面前也不收敛本性。
2.那个年轻人一遇到姑娘总是插科打诨。
3.比起纨绔子弟尔豪、爱恨分明的书桓,他们的好基友杜飞在电视剧里,像是个插科打诨的小丑,他爱如萍,却从来没有底气去争抢。
4.他喜欢这种心平气和,插科打诨的讨价还价。
5.二人转的艺术精华集中在唱,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说是插科打诨的,比较俗,但真正的荤口都是等老婆孩子睡觉之后才演。
英语:make all manner of quips and jokes
德语:Gags machen <nach (lustigen) Effekten has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