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鱼:渔业。渔翁。渔村。渔船。渔网。渔民。渔汛。渔歌。渔火。竭泽而渔。
◎ 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渔夺。渔利。渔色(猎取美色)。
◎ 姓。
详细字义
◎ 渔
漁 yú
〈动〉
(1)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2) 同本义 [fish]
渔,捕鱼也。——《说文》
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礼记·月令》
獭祭鱼然后渔。——《诗·鲡传》
渔者走渊。——《淮南子·说林》
以渔采为业。——《汉书·王莽传》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渔樵(打鱼砍柴);渔采(捕捞采集);渔事(捕渔业);渔弋(捕鱼猎禽);渔泽(可供垂钓的水泽);渔矶(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4) 掠夺 [plunder;rob]
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方勺《方腊起义》
(5) 又如:渔色渔财(猎取美女和财物);渔猎女色(似捕鱼打猎那样谋取、玩弄女性);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
(6) 猎取,寻觅 [seek]
小鸡在笼子里悠然地渔着食。——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
词性变化
◎ 渔
漁 yú
名
(1) 捕鱼的人 [fishman]
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南朝梁· 刘孝威《奉和六月壬午应令诗》
(2) 又如:渔父之图(比喻行动之中别有所图);渔叟(渔翁);渔蓑(渔人的蓑衣);渔樵(渔人和樵夫);渔乡(渔民聚居的地区);渔阳三弄(渔阳三叠,渔阳曲,渔阳鼓,渔阳掺,渔阳操。均为渔阳参挝,鼓曲名);渔阳鼙鼓(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
[①][yú]
[《廣韻》語居切,平魚,疑。]
“渔1”的繁体字。
(1)捕鱼。
(2)捕鱼的人。
(3)侵占,掠夺。
(4)泛指寻觅。
篆文????。从魚。後篆文者,亦先二後上之例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渔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故应三峡外,渔艇老烟波。—— 宋·王灼《答伯秋·足为春游茧》
残月夜潮渡渔浦,飞花春雨客钱塘。—— 宋·方回《宗兄端叟年七十六来访二首·辽广归来二纪强》
何日西湖寻旧赏,淡烟疏雨暗渔蓑。—— 宋朝·苏轼《次韵周邠》
预愁离别苦相对,挑尽渔阳一夜灯。—— 宋·赵晟母《惜别》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唐朝·张志和《渔父·青草湖中月正圆》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唐朝·张志和《渔父·松江蟹舍主人欢》
渔用缭绕青山去,枫叶追随白鸟飞。—— 宋·王之道《秋兴八首追和杜老·云影曚曨日洒晖》
呼船催向渔村宿,要买鲜鲈荐晚餐。—— 宋·李曾伯《舟过霅川二首·水绕眉峰碧一湾》
七十二湾明月夜,荻花枫叶覆渔船。—— 元朝·倪瓒《题秋江图》
暮雨渔村春溟,晓霜枫叶秋酣。—— 明·叶子奇《岳阳晚兴·暮雨渔村春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