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琴棋书画。
◎ 某些乐器的统称: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琴书(曲艺的一种)。弹琴。
详细字义
◎ 琴
琹 qín
〈名〉
(1)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2) 同本义 [qin, a seven-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说文》
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广雅·释乐》
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琴史(琴和史籍);琴书(琴与书;谈论琴艺的典籍);琴床(琴案;琴几);琴柱(琴上用以系弦的柱)
(4) 某些乐器的通称 [a general name for certain musical instruments]。如:提琴;胡琴;钢琴;口琴
[①][qín]
[《廣韻》巨金切,平侵,羣。]
亦作“珡1”。亦作“琹1”。
(1)乐器名。指古琴。传为神农创制。琴身为狭长形,木质音箱,面板外侧有十三徽。底板穿“龙池”、“凤沼”二孔,供出音之用。上古作五弦,至周增为七弦。古人把琴当作雅乐。
(2)乐器名。钢琴、风琴、提琴、扬琴、胡琴等的统称。
(3)指琴声。
(4)鼓琴。
(5)古方言。种植。
(6)古方言。墓冢。
(7)姓。春秋时有琴张。见《孟子·尽心下》。
【卷十二】【琴部】琴
禁也。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凡珡之屬皆从珡。䥅,古文珡从金。巨今切〖注〗珡、????、????,古文。
琴,用来安顿心灵、禁止邪念的巧具。据传是神农氏发明的乐器。琴底有通达的出音口。朱红色的熟绢丝做成的五根弦,到了周代又增 加了两根弦。字形像乐器形状。所有与琴相关的字,都采用“琴”作边旁。琴”字,采用“金”作声旁。
禁也。禁者,吉凶之忌也。引申爲禁止。 * 通曰。琴,禁也。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此㬪韵爲訓。神農所作。世本文也。宋書樂志曰。琴,馬融笛賦云宓羲造。世本云神農所造也。瑟,馬融笛賦云神農造。世本云宓羲所造也。按風俗通,廣雅皆同世本。季長說,誤。山海經郭傳引世本伏羲作琴。神農作瑟。恐系轉寫舛錯。洞越。句。練朱五弦。洞當作迵。迵者,通達也。越謂琴瑟底之孔。迵孔者,琴腹中空而爲二孔通達也。越音?。或作?。練朱五絃者,虞書傳曰古者帝王升歌淸廟之樂,大琴練弦。葢練者其質。朱者其色。鄭注樂記淸廟之瑟朱弦云。練,朱弦也。練則聲濁。五者,初制琴之弦數。周時加二弦。文王,武王各加一弦。象形。象其首身尾也。上圓下方,故象其圓。巨今切。七部。凡珡之屬皆从珡。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琴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游丝飘酒席,瀑布溅琴床。—— 唐朝·白居易《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
风起松花散,琴鸣鹤翅回。—— 唐朝·朱庆馀《赠道者》
独自担琴鹤,还归瀑布东。—— 唐朝·齐己《送孙逸人归庐山》
庐山道士夜携琴,映月相逢辨语音。—— 唐朝·卢纶《河口逢江州朱道士因听琴》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唐朝·白居易《听幽兰》
相如琴罢朱弦断,双燕巢分白露秋。—— 唐朝·鱼玄机《左名场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
闲遣青琴飞小雪,自看碧玉破甘瓜。—— 唐·鲍溶《夏日怀杜悰驸马》
能琴道士洞庭西,风满归帆路不迷。—— 唐朝·许浑《送张尊师归洞庭》
雨中看瀑布,月下听松琴。—— 宋·顾逢《寄俞半村》
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 唐朝·许浑《送宋处士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