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群居水边,飞时排列成行:雁行(háng )。雁序。雁阵(雁行整齐,如同军队布阵)。雁过拔毛(喻为牟利不放过任何机会)。
详细字义
◎ 雁 yàn
〈名〉
(1) (形声。从隹( zhuī),从人,厂( hǎn)声,隹,短尾鸟。厂,石山之涯岩,也有表意作用。本义:鸟名)
(2)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wild goose]
雁,雁鸟也。——《说文》
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仪礼·士昏礼》
下大夫相见以雁。——《仪礼·士相见礼》
朔风飘胡雁,惨澹带沙砾。——唐· 杜甫《遣兴五首》
(3) 又如:雁塔题名(借指考中进士);雁杳鱼沉(雁字鱼书。杳无音信);雁天(雁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雁户(指漂泊异乡居处无定的民户。雁因时迁徙,故以雁为喻);雁奴(在雁群中专司警戒的雁);雁字(雁飞行时所排成的行列。雁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故云。也指官吏的排班);雁臣(指外帮的臣子朝觐有时,如雁的往返有定候)
(4) 代书信 [letter]。如:雁帛(指书信);雁逝鱼沈(音讯断绝)
词性变化
◎ 雁 yàn
〈形〉
通“赝”。伪造的,假的 [false]
鲁以其雁往。——《韩非子·说林下》。曾廷枚云:“真赝,本作真雁,后人加贝。”
浸渍数日,漆絮败溃,雁迹尽露。——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①][yàn]
[《廣韻》五晏切,去諫,疑。]
亦作“鴈1”。
(1)候鸟名。形状略似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2)指鹅。
(3)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因以形容流动无定。参见“雁户”、“雁民”。
(4)雁是候鸟,秋分后飞回南方,因以指秋季。参见“雁天”、“雁宇”、“雁夜”。
(5)指书信。
(6)“贋”的古字。假;假的。
(7)通“顔”。喻前端。参见“雁行”。
【卷四】【隹部】雁
鳥也。从隹从人,厂聲,讀若鴈。五晏切〖注〗臣鉉等曰:雁,知時鳥。大夫以爲摯,昬禮用之,故从人。
雁,一种徙鸟。字形采用“隹、人”作边旁,“厂”是声旁。
雁鳥也。此與鳥部鴈別。鴈从鳥爲䳘雁从隹爲鴻雁。禮舒鴈當作舒雁。謂雁之舒者。以別於眞雁也。舒雁謂之鴈。猶舒鳧謂之鶩也。經典鴻雁字多作鴈。毛傳曰。大曰鴻。小曰鴈。按鴻,大也。非鳥名。从隹。从人。雁有入道。人以爲摯。故从人。厂聲。厂呼旱切。雁五晏切。十四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雁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朝·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唐朝·李颀《古从军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唐朝·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唐朝·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唐朝·温庭筠《苏武庙》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唐朝·韦庄《章台夜思》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唐朝·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唐朝·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宋朝·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 宋朝·卢祖皋《宴清都·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