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 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 姓。
详细字义
◎ 牛 niú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ox;cattle]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Sagitturius]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词性变化
◎ 牛 niú
〈形〉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stubbornness;obstinacy]。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①][niú]
[《廣韻》語求切,平尤,疑。]
(1)反刍偶蹄类哺乳动物,头部有角一对,体大力强,善于负重。肉、乳可食。
(2)牛性倔强。因以喻人性格执拗。
(3)引申指不顺从,顶牛。
(4)比喻受驱使的人。
(5)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6)指牵牛星,或称河鼓。俗称牛郎。参见“牛女”。
(7)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丑”。
(8)姓。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宋朝·苏轼《赤壁赋》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先秦·佚名《敕勒歌》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朝·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宋朝·朱淑真《鹊桥仙·七夕》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宋朝·岳飞《题青泥市寺壁》
一水填却双星如约,乞巧谁凭。诉愁君莫,知道呆女痴牛,肯怜不。—— 清朝·朱彝尊《怨王孙·七夕》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朝·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唐朝·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牛星织女年年别。分明不及人间物。—— 宋朝·张先《菩萨蛮·牛星织女年年别》
双针竞引双丝缕,家家尽道迎牛女,不见渡河时。—— 宋朝·张先《菩萨蛮·双针竞引双丝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