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山脉:山岭。分水岭。岭脊(山脊)。
◎ 特指中国大庾岭等五岭: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亦称“岭外”、“岭表”)。
详细字义
◎ 岭
嶺 lǐng
〈名〉
(1) (形声。从山,领声。本义:山道;山坡)
(2) 同本义 [mountain road;slope]
岭,山道也。——《说文新附》
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南朝 宋· 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
(3) 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亦泛指山峰 [mountain ridge;mountain peak]
予登岭上。——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岭外望之。——宋· 沈括《溪笔谈》
(4) 又如:翻山越岭;岭隘(山岭上险要的隘口);岭北(山峰北面;五岭之北)
(5) 相连的山,山脉 [mountains]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 又如:岭阴(岭北。山的北面);岭坫(山岭屏障、边缘)
(7) 高大的山脉;山脉的干系 [mountain range]。如:秦岭;大兴安岭;葱岭;岭梅(大庾岭上的梅花)
(8) 五岭的简称 [the Five ridges]。大庾、始安、临货、桂阳、揭阳为五岭。也专指大庾岭(别名“梅岭”)。如:岭外(岭表,岭南。岭徼。五岭以南的地区);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岭海(指广东和广西。因两广在五岭之南,临近南海,故称岭海)
[①][líng]
[《廣韻》郎丁切,平青,來。]
亦作“岺1”。
见“岭巆”。
[②][lǐng]
“嶺1”的简化字。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唐朝·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唐朝·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唐朝·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唐朝·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
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 唐朝·李白《山鹧鸪词》
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 唐·陈子良《上之回》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唐朝·韩愈《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唐朝·张九龄《耒阳溪夜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唐朝·温庭筠《过分水岭》
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 唐朝·韦应物《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