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别人称本身:自己。知己。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详细字义
◎ 己 jǐ
〈代〉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oneself]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而己亦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自拟己头。——晋· 干宝《搜神记》
且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舍己为公;异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欲望);己里钱(血汗钱,私房钱)
词性变化
◎ 己 jǐ
〈名〉
(1) 天干的第六位 [the six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己与三相近。——《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己 jǐ
〈动〉
借作“给” [give]
一二千两银子东西己人!叫他唱二万出戏我看了,己他一个!——《醒世姻缘传》
[①][jǐ]
[《廣韻》居理切,上止,見。]
(1)天干的第六位,用以纪年、月、日。
(2)自身,自己。
(3)古“紀”字。
(4)用于句中。无义。
[②][qǐ]
[《集韻》口起切,上止,溪。]
姓。汉有己茂。见《通志·氏族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朝·高适《别董大二首》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唐朝·高适《送魏八》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清朝·查慎行《三闾祠(平远江山极目回)》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宋朝·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朝·范仲淹《岳阳楼记》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唐朝·柳宗元《蝜蝂传》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唐朝·杜甫《柏学士茅屋》
顾己宁自愧,饮人以偷生。—— 唐朝·孟郊《蚊》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先秦·孔子及弟子《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