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糊不清,对事理全无所知:茫然。茫昧。
◎ 遥远,面积大,看不清边沿:茫茫。茫漠。渺茫。
详细字义
◎ 茫 máng
〈形〉
(1) (形声。从水,芒声。本义:水浩大的样子)
(2) 同本义 [boundless and indistinct]
茫乎其若迷。——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拔剑四顾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难》
(3) 又如:茫无涯际(茫无边际。辽阔浩渺而无边际)
(4) 迷蒙不明;模糊不清 [puzzled;bewildered;confused;vague]
茫乎昧乎,未之尽者。——《庄子·天下》
(5) 又如:茫洋(广大无垠的样子);茫乎(芒乎。茫然。无所知的样子);茫如(茫然。谓无所知);茫无所知(一点也不知道);茫茫荡荡(辽阔深远而又模糊不清);茫昧(幽暗不明,模糊不清)
[①][máng]
[《廣韻》莫郎切,平唐,明。]
亦作“汒2”。
(1)广阔无边的样子。
(2)迷濛,模糊不清。参见“茫昧”。
(3)通“忙”。急遽。
(4)通“恍”。参见“茫惚”。
(5)见“茫浪”。
(6)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参见“茫蠻”。
(7)姓。宋有茫端巨。见《万姓统谱》。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唐朝·高适《自蓟北归》
抚心茫茫泪如珠。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唐朝·李白《有所思》
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 唐朝·王维《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唐朝·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望弱水涌茫茫大海,号幽居日小小蓬莱。—— 元朝·张可久《满庭芳·春暮韶光几》
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唐朝·李商隐《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 唐朝·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黄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唐朝·常建《塞下曲四首》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唐朝·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唐朝·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