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大臣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qīn chāi dà chén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差;不能读作“chā”或“chà”。
成语释义
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的;不了解情况;也不进行调查研究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成语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九回:“雯青因是钦差大臣,上海道特地派了一只富轮来接。”
成语造句
1.这个钦差大臣来到地方,只知吃喝玩乐,根本不搞调查。
2.一个钦差大臣便带著一打随员,从我的右小腿那里走了上来.
3.钦差大臣一般都带着敕书巡查地方.
4.钦差大臣以此名犯讳,遂去“龙眼”称之为“珍珠汤”。
5.巡视者不能以“钦差大臣”自居。
成语翻译
英语:imperial envoy
日语:勅蕍(ちょくし)
俄语:чрезвычáйный уполномоченный
字义分解
◎ 恭敬:钦佩。钦敬。钦慕。钦赞。钦迟(敬仰。旧时书函用语)。
◎ 封建时代指皇帝亲自所做:钦命。钦赐。钦差(chāi )(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处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 时间更远:大前年。
◎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 大
tài ㄊㄞˋ
◎ 古通“太”。
◎ 古通“泰”。
◎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古人谦称自己。
◎ 古代指男性奴隶:臣仆。臣虏。
◎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