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
《诗经 豳风 七月》:“蚕月条桑。”唐 孔颖达疏《十字注疏》:“条其桑而采之,谓斩条于地,就地采之也。”
就地取材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取;不能写作“求”;材;不能写作“才”。
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自制玩教具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优良传统。
2.深山里新建的学校,全部是就地取材的木造建筑。
3.除了购买大豆、矿物质、鱼骨和糖蜜之外,其他大麦、小麦、豌豆全是我们就地取材,从而帮助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也提供了最好的原料。
4.为了节省资源、就地取材,对建筑场地及其周围的土、石等建筑材料的勘察显得十分重要。
5.在就地取材等不利条件下,通过布置空心眼、掏槽眼和采用延时雷管,提高了爆破效率。
英语:use local materials
日语:現地(げんち)で材料を取る
俄语:всё приобретáть на месте
法语:se contenter de ce qu'on trouve sur place <utiliser le personnel qu'on trouve sur place>
砖窑旁边盖楼房 | 山坡上烧火 | 小朋友堆雪人 | 乡里佬盖猪圈 | 野地里烧火 | 沙漠里烤火 | 山坡上烤火 | 山坡地烤火 | 森林里生火 | 山林中烧火
林中烧炭 (打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