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魑魅魍魉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魑魅魍魉和“牛鬼蛇神”;都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但魑魅魍魉仅用于书面语;比喻的坏人很少有所指;“牛鬼蛇神”常用于口语;比喻的坏人是有所指的。
1.那些魑魅魍魉,在光天化日之下终于出现了原形。
2.见惯了魑魅魍魉,有何惧什么妖魔鬼怪。
3.眼中黑暗,才能不惧刺目光明。眼中光明,才能不惧魑魅魍魉.
4.莫再误入歧途,与魑魅魍魉为伍。
5.魑魅魍魉本由心生,人心险恶实属正常。
英语:ghosts and mon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