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拭,掸去:拂拭。拂尘。
◎ 轻轻擦过:拂晓。春风拂面。微风拂煦。
◎ 甩动,抖动:拂袖而去。
◎ 违背,不顺:忠言拂耳。拂逆。
详细字义
◎ 拂 bì
词性变化
◎ 拂 fú
〈名〉
(1) 拂拭的用具 [duster]
一妓有殊色,执红拂,立于前。——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
(2) 又如:拂尘(拂子,掸尘土或驱赶蚊蝇的用具)
(3) 另见 bì
[①][fú]
[《廣韻》敷勿切,入物,敷。]
(1)随击随过;掠击。
(2)斫。
(3)擦拭;掸除。
(4)引申为除去;排除。
(5)拂子,拂尘。
(6)掠过;轻轻擦过或飘动。
(7)为经过。
(8)触到;接近。
(9)振动;摇动;挥动。
(10)拔;标举。
(11)提携;照拂。
(12)展开;舒展。
(13)逆;违背。
(14)放置。
(15)提起,撩起。参见“拂衣”。
(16)装饰打扮。
(17)遮蔽。
(18)旧时妇女敛衽致敬的礼节。因其两手行礼像拂拭的动作,故称。
(19)弹琴指法之一。
(20)绘画笔法之一。
(21)脱粒用的农具。后称连枷。
(22)通“茀”。参见“拂拂”。
(23)通“怫”。参见“拂然”、“拂鬱”。
[②][bì]
[《集韻》薄宓切,入質,並。]
通“弼1”。
(1)辅佐。
(2)矫正;纠正。
[③][pì]
[《集韻》普密切,入質,滂。]
见“拂3汨”。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唐朝·李白《王昭君二首》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唐朝·李白《折杨柳》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唐朝·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唐朝·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唐朝·李商隐《柳》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唐朝·卢照邻《长安古意》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唐朝·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宋朝·周邦彦《兰陵王·柳》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清朝·高鼎《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