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称狗发疯,后亦指人精神失常:狂犬。疯狂。癫狂。发狂。狂人。
◎ 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轻狂。狂妄(极端自高自大)。狂吠(狗狂叫,借指疯狂的叫嚣)。狂乱。狂野。狂躁。狂恣。狂草(草书的一种,风格狂放无羁)。
◎ 气势猛烈,超出常度:狂风。狂飙。狂热。力挽狂澜。
详细字义
◎ 狂 kuáng
〈形〉
(1) (形声。本义:狗发疯)
(2)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dog was mad]
狂,狾犬也。——《说文》
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三国魏· 阮籍《鸠赋》
(3) 又如:狂犬(凶猛的狗)
(4) 引申指“人的精神失常”,“疯癫” [mad;crazy;insane]
狂夫瞿瞿。——《诗·齐风·东方未明》
狂走者累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忽忽如狂。——《汉书·李广苏建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狂死(因疯疾致死);狂易(精神失常);狂惑(精神错乱;疯癫);狂徒(狂人)
(6) 狂妄 [too arrogant;stiff-necked]
幼而狂。——《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其蔽也狂。——《论语》。注:“妄抵触人。”
愈以是得狂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7) 又如:狂谬(狂妄荒谬);狂且(行动轻狂之人);狂乖(狂妄狡猾);狂纵(狂妄放肆);狂轻(狂妄而轻浮);狂悖(狂妄背理;猖獗);狂且(行动轻狂);狂话(狂妄的话);狂狡(狂妄狡诈);狂戾(狂妄暴戾);狂惑(狂妄昏惑)
(8) 狂放,任性放荡 [unruly or unrestrained]
狂夫之言,圣人择之。——清· 刘开《问说》
(9) 如:狂士(狂放的读书人);狂朋怪侣(行为狂放不循常轨的朋友);狂态(狂放的态度)
(10) 凶猛 [violent;ferocious]
狂风吹古月。——李白《司马将军歌》
(11) 又如:狂风毒雨(狂风暴雨)
(12) 汹涌 [roaring]
挽狂澜于既倒。——韩愈《进学解》
(13) 又如:狂涛(汹涌的波涛);狂浪(汹涌的浪涛);狂流(汹涌的水波)
词性变化
◎ 狂 kuáng
〈动〉
(1) 通“诳”。欺骗 [cheat]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庄子·逍遥游》
使子必智而寿,则世必以为狂。——《韩非子·显学》
(2) 通“往”( wǎng)。去 [go to]
我其发出狂。——《书·微子》
[①][kuáng]
[《廣韻》巨王切,平陽,羣。]
亦作“忹1”。
(1)疯狗。亦指狗发疯。
(2)疯癫,精神失常。
(3)失却常态,狂乱。
(4)躁率;激进。
(5)傲慢。
(6)指浮夸,虚妄。参见“狂人”、“狂妄”。
(7)愚顽。
(8)迷惑。
(9)纷乱;胡乱。
(10)悖逆。
(11)放荡;狂放。
(12)指狂放不羁的人。
(13)纵情;恣意。
(14)急遽。
(15)猛烈。
(16)凶猛;凶暴。
(17)指花盛开。
(18)通“往”。
(19)通“框”。
(20)太平天囯时规定对前代帝王不许称王,一律以“狂”代之,以示鄙意。
(21)传说中的鸟名。参见“狂鳥”。
(22)姓。春秋宋有狂狡。见《左传·宣公二年》。
相思莫忘樱桃会,一放狂歌一破颜。—— 唐朝·白居易《天寒晚起引酌咏怀寄许州王尚书、汝州李常侍》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近代·鲁迅《答客诮》
自笑狂吟浪窃名,敢将孤垒敌长城。—— 宋朝·刘克庄《答章林伯》
狂吟辞舞双白鹤,霜翎玉羽纷纷落。—— 唐·李群玉《二辛夷》
沈醉江南烟景里,浑望了那塞北苍茫大草原,羡五陵公子自翩翩,可记得那样狂疯丐尚颠连。—— 现代·梁羽生《滴滴金·三月艳阳天》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 宋朝·朱淑真《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
春雨懒从年少狂,一生憔悴为诗忙。—— 宋朝·梅尧臣《依韵和春日见示》
三峡狂澜吼似雷,老人归路兴悠哉。—— 清·成鹫《泽萌和尚归自栖贤主海云席赠此·其四》
清明节后多风雨,风雨颠狂恼杀人。—— 明朝·袁凯《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寄语看花江上人》
艳治桃花迎马笑,轻狂榆荚扑人飞。—— 宋朝·王禹偁《寒食出城马上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