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茶壶。酒壶。喷壶。油壶。
◎ 像壶的形状或出水状态的东西:壶铃(举重辅助器械之一,形状像水壶)。
◎ 姓。
详细字义
◎ 壶
壺 hú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2) 同本义 [pot;kettle;bottle]。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壶,昆吾圆器也。——《说文》
国子执壶浆。——《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
八壶设于西序。——《仪礼·聘礼》
引壶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箪食壶浆。——《三国志·诸葛亮传》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炉上有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壶瓶(盛酒器);壶滥(又名壶鉴。器皿的名称);壶尊(古代盛酒器);壶芦(指茶壶或酒壶)
(4) 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water clock;hourglass]
狄人出壶。——《礼记·丧大记》。注:“漏水之器也。
(5) 又如:壶漏(古代计时器的一种);壶郎(掌管刻漏计时的官员);壶人(管理刻漏掌报时的人)
(6) 古代宴饮时投壶的用具 [vase]
投壶。壶脰脩七寸,口径二寸半,壶高尺二寸,受豆斗五升,壶腹脩五寸。——《大戴礼记》
(7) 又如:壶矢(壶与矢为投壶用具,因以称投壶);壶飧(用壶盛水泡饭)
(8) 通“瓠”。瓠瓜,也叫葫芦 [bottle gourd]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豳风·七月》
尝抱壶而度水者,抱而蒙火。——《淮南子·说林》
中流失船,一壶千金。——《鹖冠子·学问》
(9) 又如:壶庐(瓠、匏、蒲芦等瓜类的总称)
[①][hú]
[《廣韻》户吴切,平模,匣。]
亦作“壷1”。“壶1”的繁体字。
(1)容器名。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新石器时代已有陶壶;商周时代的铜壶往往有盖;到汉代,方形的叫“钫”,圆形的叫“钟”。古代用以盛酒浆或粮食。后多为液体盛器,如茶壶、酒壶;也指某些固体物质的盛器,如冰壶、鼻烟壶。现代除陶瓷、金属制品外,尚有塑料、橡胶等制品。
(2)古代盛箭的鞘袋称箭壶。
(3)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4)古代宴饮时投壶的用具。
(5)古代一种瓦鼓,敲击以驱水虫。
(6)通“胡”。大。参见“壺蠭”。
(7)通“瓠”。葫芦。
(8)姓。汉有壶遂。见《汉书·司马迁传》。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宋朝·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 宋朝·周密《玉京秋·烟水阔》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朝·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宋朝·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唐朝·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兰花旋买,灵芝未采,藕叶初裁。壶中天地春常在,画苑琴台。—— 元朝·张可久《满庭芳·春暮韶光几》
玉容泪湿鸳鸯帕,红绒再冷秋千架,金壶水换牡丹花,等他来看咱。—— 元朝·张可久《醉太平·伤春烟消宝》
万顷玻璃浸玉壶,夕阳外荷花带雨。—— 元朝·张可久《沉醉东风·湖上晚眺林》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先秦·佚名《诗经》
皎皎秋中月,团团海上生。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 唐朝·李华《海上生明月·科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