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屋通风透气的装置:窗子。窗户。窗口。窗友(即同学)。窗花。窗台。窗纱。窗帘。窗幔。窗明几净。
详细字义
◎ 窗
窓、窻、牎 chuāng
〈名〉
(1) (象形。从穴,囱( cōng)声。“窗”本作“囱”( cōng),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本义:天窗)
(2) 同本义。也作“囱” [window]。泛指房屋、车船上通气透光的洞口
囱,在墙曰牅,在屋曰囱。窗,或从穴。——《说文》
四旁两夹窗。——《考工记·匠人》。注:“窗助户为明。”
天窗绮疎。——王逸《鲁灵光殿赋》
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论衡·别通》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归有光《项脊轩志》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北朝乐府《木兰诗》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窗下(窗户下;上学读书);窗友(旧时指塾中同学);窗格(有格子的窗户;又称窗槅);窗子眼(窗格子);窗下功夫(指学问)
(4) [解]∶一种小的开口,尤指在中耳与内耳之间的骨上有膜覆盖的两个小口之一 [fenestra]。如:前庭窗;蜗窗
[①][chuāng]
[《集韻》初江切,平江,初。]
亦作“牎1”。亦作“牕1”。“葱2”的被通假字。“囱1”的今字。亦作“窓1”。亦作“窻1”。亦作“1”。亦作“1”。
(1)设在屋顶或壁上用以透光通风的洞口。今一般装有窗扇。
(2)茶炉通风漏灰的洞。
[②][cōng]
[《集韻》麤叢切,平東,清。]
亦作“牎2”。亦作“牕2”。
烟突;灶上烟囱。
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宋朝·司马槱《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上窗风动竹,月微明。—— 清朝·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 清朝·吕渭老《薄幸·青楼春晚》
漫向寒炉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宋朝·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 元朝·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明朝·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窗白一声鸡,枕函闻马嘶。—— 清朝·顾贞观《菩萨蛮·山城夜半催金柝》
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清朝·王士祯《蝶恋花·和漱玉词》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宋朝·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 宋朝·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