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拼音:wén
  • 部首:门(门字框)
  • 总笔画:9
  • 康熙字典笔画:14
  • 86五笔:UBD
  • 98五笔:UBD
  • 笔顺:捺竖折横竖竖横横横
  • 声调:平
  • 结构:半包围结构
  • 汉字五行:水
起名数据参考
名字中含该字的性别分布
含闻字的姓氏比例
基本解释

◎ 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 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 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 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 姓。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聞 wén 
〈动〉
(1)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2) 同本义 [hear]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 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
(4) 听说;知道 [be told;know]
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
其闻道也。——唐· 韩愈《师说
闻道有先后。
不可得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
(6) 接受 [accept]。如: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
(7) 传布,传扬 [propagate]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王维《老将行
(8) 又如:闻诵(传布与称道)
(9) 报告上级[report]。如: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
(10) 趁,乘 [take advantage of]。如:闻早(趁早,赶早)
(11) 闻名,出名 [well-known]
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2) 嗅;嗅到 [smell]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滑稽列传》
(13) 又如:自不可闻
(14) 通“”。询问;问候 [inguire;extend gleetings to]
丧牛之凶,终莫之闻也。——《·旅象》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王风·葛藟》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大雅·云汉》
词性变化

聞 wén 
〈名〉
(1) 知识;见闻 [knowledge]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闻见(见闻)
(3) 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information]
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慎行论》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
(5) 声望;威望 [popularity;prestige]
令闻令望。——《·大雅·卷阿》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草野之无闻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汉语字典

[①][wén]
[《廣韻》無分切,平文,微。]
1”的繁体字。
(1)听见。
(2)指听说,知道。
(3)知识;见闻;消息。
(4)接受。
(5)传布;传扬;传告。
(6)指使君主听见,谓向君主报告。亦泛指向上级或官府报告。
(7)有名;著称。
(8)嗅。
(9)趁。表示及时。
(10)用同“”。效法;学习。
(11)用同“”。模样,形状。参见“聞樣”。
(12)姓。
[②][wèn]
[《廣韻》亡運切,去問,微。]
2”的繁体字。
(1)声誉,名声。
(2)通“”。慰问。
(3)通“”。询问。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闻

【卷十二】【耳部】

知聞也。从耳門聲。,古文从昏。無分切

闻说文解字白话版

,听说,了解。字形采用“耳”作边旁,“门”作声旁。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知聲也。往曰聽。來曰聞。大學曰。心不在焉。聽而不聞。引申之爲令聞廣譽。从耳。門聲。無分切。十二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闻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古汉语字典

闻古汉语字典解释

wén
〈动词〉听见;听到。
木兰诗》:“不机杼声,惟女叹息。”
〈动词〉听说;得知。
《殽之战》:“寡君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动词〉报告;上报。
《童区寄传》:“愿以于官。”
〈名词〉知识
《屈原列传》:“博强志,明于治乱。”
〈名词〉名声;名誉。
《论语》:“四十、五十而无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动词〉;传扬。
出师表》:“不求达于诸侯。”
字源演变
  • 金文
  • 闻
  • 「聞」 徐王子同鐘|春秋晚期|集成182
  • 甲骨文
  • 闻
  • 「聞」 餘9.3|合19174
  • 楚系簡帛
  • 闻
  • 「䎽」 望1.1
  • 甲骨文
  • 闻
  • 「聞」 乙6273|合10936
  • 甲骨文
  • 闻
  • 「聞」 前7.31.2|合1075
  • 金文
  • 闻
  • 「聞」 利簋|西周早期|集成4131
  • 楷書
  • 闻
  • 「聞」
  • 金文
  • 闻
  • 「聞」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 楚系簡帛
  • 闻
  • 「䎽」 包2.157
  • 楷書
  • 闻
  • 「闻」
  • 楚系簡帛
  • 闻
  • 「䎽」 望1.107
  • 說文
  • 闻
  • 「聞」 說文‧耳部
  • 說文
  • 闻
  • 「䎽」 說文古文
  • 秦系簡牘
  • 闻
  • 「聞」 睡.語5
字形对比
  • 闻
  • 内地
  • 闻
  • 台湾
  • 闻
  • 香港
异体字
  • 闻
  • 闻
  • 闻
带该字的诗句

窗白一声鸡,枕函闻马嘶。—— 清朝·顾贞观《菩萨蛮·山城夜半催金柝》

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宋朝·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 宋朝·刘克庄《戊午元日二首》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宋朝·陆游《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唐朝·雍裕之《自君之出矣》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唐朝·王维《杂诗三首 / 杂咏三首》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唐朝·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唐朝·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唐朝·陈羽《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

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宋朝·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与该字组合最多的字
含该字的男孩名字
陈锦闻 张博闻
起名 测名
简单3步 马上取得好名字
姓氏:
性别:
日期:

*若宝宝未出生,日期请选择预产期

科学智能测名,揭开名字奥秘
姓名:
性别:
日期:

*请选择宝宝出生日期

与该字同音的字
与该字同部首的字
与该字同笔画的字
与该字同五行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