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类,像:相(xiāng )似。类似。似是而非。
◎ 好像,表示不确定:似乎。似应如此。
◎ 表示比较,有超过的意思:一个高似一个。
详细字义
◎ 似 shì
〈助〉
(1) 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比况,相当于“似的”、“如…一般”
那后生就空地当中,把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转。——《水浒传》
(2) 另见 sì
词性变化
◎ 似 sì
〈介〉
(1) 用于比较,表示程度更甚 [than]
今年衰似去年些。——宋· 刘克庄《浪淘沙·纸帐素屏遮》
(2) 又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
(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影响及于他处,相当于“与”、“向” [to]
今朝别有承恩处,鹦鹉飞来说似人。——罗邺《宫中》
(4) 另见 shì
[①][sì]
[《廣韻》詳里切,上止,邪。]
亦作“佀1”。“以2”的被通假字。
(1)象;类似。
(2)似乎。
(3)嗣续,继承。
(4)与,给。
(5)用于比较。表示程度更甚。
[②][shì]
见“似2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朝·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宋朝·苏轼《贺新郎·夏景》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宋朝·苏轼《贺新郎·夏景》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清朝·黄景仁《绮怀》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唐朝·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宋朝·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宋朝·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唐朝·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宋朝·卢祖皋《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宋朝·曾几《苏秀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