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那里。那个。那样。那些。那时。那么。
● 那
nèi ㄋㄟˋ
◎ 义同(一),“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那个。那五年。
详细字义
◎ 那 nā
〈名〉
(1) 姓
(2) 另见 nà;nè;nèi;nuó
词性变化
◎ 那 nà
〈连〉
(1)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in that case]。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2) 另见 nā;nè;nèi;nuó
基本词义
◎ 那 nè
〈代〉
(1) [口]∶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或意思;那一个 [that]——“那”( nà )的口语音。如:那人可不怎么样
(2) 另见 nà;nā;nèi;nuó
[①][nuó]
[《廣韻》諾何切,平歌,泥。]
亦作“郍1”。亦作“2”。
(1)多。
(2)安闲貌。
(3)美好。
(4)对于。
(5)“奈何”的合音。
(6)用同“挪”。移用钱粮。
(7)用同“挪”。移动位置、时间。
(8)姓。明有那嵩。见明陈士元《姓觿》卷三、《明史》本传。
[②][nǎ]
[《廣韻》奴可切,上哿,泥。]
同“哪1”。亦作“郍2”。亦作“3”。
(1)疑问代词。如何;怎么。
(2)疑问代词。哪里;何处。
[③][nà]
亦作“郍3”。亦作“4”。
(1)指示代词。与“这”相对。
(2)连词。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其结果。
[④][nuò]
[《廣韻》奴箇切,去箇,泥。]
(1)语助词。表疑问。
(2)语助词。表感叹。
(3)语助词。表祈使。
[⑤][nà]
译音字。参见“那5伽”、“那5落迦”、“那5羅陀”。
[⑥][né]
见“那6吒”。
[⑦][nā]
姓。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元朝·关汉卿《大德歌·冬》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宋朝·蒋捷《女冠子·元夕》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唐·刘采春《啰唝曲·那年离别日》
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近代·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明朝·王磐《古蟾宫·元宵》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唐朝·韦庄《古离别》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朝·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渐与骨肉远,转於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唐朝·崔涂《除夜有怀》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唐朝·孟浩然《凉州词》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唐朝·张籍《春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