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性的人:男性。男人。男孩。男女平等。
◎ 儿子:长(zhǎng )男。
◎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男爵。
详细字义
◎ 男 nán
〈名〉
(1) (会意。从田,从力。表示用力(一说指耒)在田间耕作。本义:男人,与“女”相对)
(2) 同本义 [man]
男,丈夫也。从男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说文》
乃生男子。——《诗·小雅·斯干》
则百斯男。——《诗·大雅·思齐》
男女奔窜。——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男事(古指成年男子应尽的职责);男夫(成年男子);男圻(犹男服);男教(对男子的教化);男德(有德行的男子);男权(男子在家庭、社会中的支配性特权)
(4) 引申为儿子 [boy;son]
三男邺成戍。——唐· 杜甫《石壕吏》
(5) 又
一男附书至。
(6) 又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子是男。——晋· 干宝《搜神记》
两女一男。——《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男花女花(一男半女;引伸为孩子);长男;次男;生男育女。
(8) 又指儿子对父母的自称 [your son]
男病已愈,胃口亦渐开。——鲁迅《书信》
(9)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 [baron]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礼记·王制》
[①][nán]
[《廣韻》那含切,平覃,泥。]
亦作“侽1”。
(1)男子;男性的人。与“女”相对。
(2)指男性。
(3)特指能从事劳动的青壮年男子。
(4)儿子。
(5)儿子对父母的自称。
(6)古代爵位名。五等爵的第五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國稱侯,小國稱伯、子、男。”徐彦疏:“公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汉书·翟义传》:“莽乃并録,以小大爲差,封侯伯子男凡三百九十五人。”清代亦以称第二品爵位。
(7)指古代“五服”、“九服”之一的“男服”。
(8)指具备男子的性功能。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近代·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宋·吴泳《上西平·送陈舍人》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朝·赵恒《劝学诗》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魏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男儿努力平生志,肯使功名落草莱。—— 宋朝·司马光《和子渊除夜》
处处秋千竞男女,年年寒食乱风花。—— 宋朝·张耒《清明卧病有感二首·飘萍着处即为家》
英雄谁识男儿汉,岂肯向人行诉难。—— 元·贯云石《中吕·醉高歌过红绣鞋·看别人鞍马》
男儿未必尽英雄,但到时来即命通。—— 唐朝·罗隐《王濬墓》
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 唐朝·罗隐《始皇陵》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唐朝·高适《送董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