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成语呢?因为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掌握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了解汉语的精髓。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下吐字开头的成语吧。
吐字开头的成语
【吐属不凡】
«拼音»:tǔ shǔ bù fán
«释义»:吐属:谈吐。形容谈吐出众,不同一般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开道阔达,吐属不凡。”
【吐肝露胆】
«拼音»:tǔ gān lù dǎn
«释义»:喻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
«出处»:明·李贽《复京中友朋》:“我既真切向道,彼决无有厌恶之理……决无不吐肝露胆与我共证明之意。”
【吐故纳新】
«拼音»:tǔ gù nà xīn
«释义»:原指人体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后比喻扬弃旧的;吸进新的;不断更新。故:旧的;纳:吸入。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吐珠于泽,谁能不含】
«拼音»:tǔ zhū yú zé,shuí néng bù hán
«释义»:含:衔在嘴里。明珠出于水泽,则人人都会取来衔在嘴里。比喻君权旁落,则人人都要谋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峬传》:“故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谕君之权柄外假,则毕竟取以为己利,犹出于泽中,谁能不含。”
【吐气扬眉】
«拼音»:tǔ qì yáng méi
«释义»: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吐气扬眉,青云激励,却怜小友尚穷乏。”
最后一个字是吐的成语
【轻吞慢吐】
«拼音»:qīng tūn màn tǔ
«释义»: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妥娘唱毕,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嘹嘹呖呖,唱将起来。”
【柔茹刚吐】
«拼音»:róu rú gāng tǔ
«释义»:软的吃下去,硬的吐出来。比喻欺软怕硬。
«出处»:《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惟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半吞半吐】
«拼音»:bàn tūn bàn tǔ
«释义»: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吞吞吐吐】
«拼音»:tūn tūn tǔ tǔ
«释义»: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格格不吐】
«拼音»:gē gē bù tǔ
«释义»:谓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出处»: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上欧阳舍人书》文弱而碎,其论事又格格不吐,此少作故也。”
关于吐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就介绍完啦,可能对现代人来说,学习成语好像并不是十分必要的。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作为中华儿女,学习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素养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