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时而动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xiàng shí ér dòng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释义
相时:看准时机。观察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而行动。
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成语造句
1.看到嫌疑人后,你们相时而动,将其抓捕归案。
2.经验丰富的指挥者常常相时而动,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3.显和具陈宜杜门晦迹,相时而动,帝深纳焉。
4.正所谓了君子相时而动,识时务者为俊杰。
5.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後人,可谓知礼矣。
成语翻译
英语:act when the right moment offers itself <adapt oneself to circumstances>
字义分解
◎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
◎ 亲自看(是否中意):相亲。相中(zhòng)。
◎ 姓。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 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 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时钟。时差(chā)。
◎ 某一时刻:按时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时而。时阴时晴。
◎ 机会:时机。待时而动。
◎ 姓。